第143章 广传四方144(1 / 2)

孙策军此时正在后撤的路上,这一次若是说收获,那肯定是相当不俗的,他们搬走了广陵郡府中最为值钱的两成多的财货,随意估算了一下,就超过了两百万钱。

可孙策军的损失也不小,光是战马就损失了六匹,这可是二三十万钱,而且还不好补充。

还有骑卒的损失,铁甲士的损失,都让孙策相当肉痛。

不过这一切同刘晔、太史慈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了。

“北地英雄何其多也。”

孙策忍不住幽幽叹息。

“伯符可是在可惜广陵?”

黄盖凑了过来,言语中也满是惋惜:“只差一步,若是能袭取了东门,广陵可就被我们拿下了。”

“非也,我非可惜广陵。”

孙策却是正色摇了摇头:“就算拿下那又如何,左将军也不可能让我来任这广陵太守。不过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这下程普、宋谦等人也都来了兴趣,好奇的问道:“那伯符是在可惜什么?”

孙策悠然一叹:“我可惜太史慈、刘晔二人。”

“若是我们能拿下广陵,此二人必是我囊中之物也。”

孙策自信道:“此二人皆有任事能为,刘晔一介文士,却敢于潜入广陵,说反李洛、李章兄弟,更在得知我们已到江都时,断然说服李家兄弟夜半起事,何等之果决英武?此等谋臣,乃王霸之辅也,非等闲酸儒腐士所能比拟,我若能得之,必拜之臂膀以助王事!”

刘晔这番表现,孙策军上层都已经通过袁绥知晓,对他的谋略还是胆魄,都相当钦佩。

尤其是孙策,求贤若渴的他深恨不能活捉对方,说为己用。

此时的孙策身边几乎没有可看一用的谋士。

张昭还在射阳隐居,张紘在江都,虽与孙策相识日久,也很是器重他,却始终没有投效他的意思。至于日后的三谋陈端、秦松也都在广陵待着,目前还不认识孙策。

至于孙策的发小至交周公瑾,更是在丹阳踌躇,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因此,孙策虽然和太史慈打出了交情,却对刘晔的渴求更在太史慈之上。

“还有那虎将太史慈,箭术精绝,武艺高超,竟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此人也明珠暗投,竟为刘备所得。”

孙策连连摇头叹息。

他倒不是看不起刘备,而是觉得刘备武勇一般,剑术耍的是不错,可阵战之中,乃是长兵的天下,短兵始终受限太大。

程普、黄盖、宋谦三人也俱是连连点头,对于太史慈的勇武相当惊讶,甚至生出自愧不如的念头。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也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才有的说法。

真要文无第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如何会名垂千古。

李白如何会被誉为诗仙?

程普、黄盖、宋谦三人自觉,恐怕在太史慈手底下走不出二十合,就是亡命死战,最多也就三四十合。

他们和孙策也不是没有切磋过,孙策的勇武和气力,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

太史慈能和孙策不分胜负,甚至最后还隐隐有些上风,实力自然超过了他们。

黄盖这时候也有感而发:“徐州军确实强将如云,与我放对那个潘璋潘文珪,此人性情剽悍,威武勇猛,武艺不在我之下。可他在徐州军竟然只是一个别部司马,着实让人吃惊。”

“别部司马?这……何其靡费也。”

孙策也惊了,黄盖有多少实力,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能让黄盖承认和他不分伯仲,那最少也是五五开,甚至犹有过之了。

这样的武夫竟然才只是个别部司马?

徐州军人才何其多也。

这次北上之前,孙策其实是有些小觑徐州军的。

虽然丹阳募兵时栽了跟斗,可自从找袁术取回父亲旧日部曲之后,孙策就变得顺利了起来。至少比丹阳募兵时险些把小命都给丢了要顺利多了。

孙策固然几次进攻都被刘繇军打了回去,自己还负了不轻的伤势,但孙家的威名却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利益,每日都有三五十人前来投奔。

短短几个月,竟有四五千人仰慕孙坚的威名和恩泽,从江东地区云集而来,让孙策的本部一下子壮大到了六七千人。

可见孙坚在荆、扬地区底层人民心中的威望之高。而与之相对的是,这两个地区的高层士族豪强,却往往对孙坚很是鄙夷。

可即便如此,孙策也没能从中找出一个及得上潘璋的勇士,更别说太史慈了。

唯有一个自荐而来的陈武,虽及不上太史慈,却也差强人意。

其实也是孙策不清楚具体的情况,潘璋投效刘备才不过半年多,能成为别部司马,已经是刘备和刘封慧眼识人,敢于大胆提拔年轻将领,同时又赶上了刘备吞并丹阳、泰山军,整顿徐州郡国兵,大规模扩充嫡系本部的机遇。

否则就算是刘封的亲信,这会儿也最多就是个曲军候,甚至可能只是个刘封的亲卫屯长。

沉思良久后,孙策郑重告诫身边诸将:“日后万不可小觑徐州军,当以大敌待之。”

程普、黄盖、宋谦都认真的点了点头,孙策此言,正合他们心中所思。

孙策说完之后,重新陷入沉默中。

他此时仰卧在一辆辎重车上,身体下垫着被褥羊皮,以确保他的伤口不会被颠破。

孙策其实心里一直有个怪怪的想法,却没法和程普他们说。

他总觉得太史慈、潘璋、刘晔这些人名有些熟悉,特别的亲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仿佛跟他有缘似的。

正如孙策所判断的那样,直到半路上遇见了舅舅吴景派来的增援兵马,也没看见徐州追兵的影子。

孙策军自汇合友军,一路退往江都。

广陵这边,李家还是相当识相,知道这次一度临阵腿软,想要撤出广陵还是丢了分,现在正想找补回来。

对于刘封的建议,自然不敢有二话,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广陵战场的态势,一度重新平静了下来。

不过这并非是战役的结果,而是大战刚刚拉开帷幕,双方继续调集兵马,积蓄力量,更大的战斗即将上演。

随着广陵城的归属,消息往四面八方而去,周围的各个势力也都有不同的反应。

郭贡惊慌失措,早在刘备动员起来,开始南下广陵时,他就觉得刘备确实野心甚大,就像程昱所言的那样。

一旦让刘备统一徐州,必定会将目光转向豫州。

刘备在接手徐州之前,可是挂豫州刺史衔的。更别说刘备在豫州,尤其是沛国有着大量的民意基础,士族豪强都对刘备有着不小的好感。

因此,郭贡的担心是有必要的。

原本郭贡还特地派遣了使者前往陈国,想要拉拢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一起出兵,却被刘宠和骆俊严词拒绝。

这并不是说陈王刘宠和骆俊对刘备有什么好感,事实上刘宠对刘备反而不怎么感冒,甚至都不承认对方也是汉家血脉。

只是不喜欢刘备归不喜欢刘备,你郭贡又是个什么东西,也配指挥我?

那边直接把郭贡的使者给赶了回来。

得不到陈国支持的郭贡只有一个梁国,兵马也就一万三四千人,有心想动,却又不敢。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收到了这么个消息,顿时大受刺激,决定先拿鲁国开刀。

鲁国地方小,与徐州接壤又不多,而且拿下鲁国之后,还能鲸吞沛国北方地区,一举连接成一片,又对沛国形成了战略优势。

最重要的是,在郭贡看来,拿下鲁国的动静要比拿下沛国小太多了,不容易刺激刘备。

有了以上诸多原因,郭贡终于开始行动起来。

留了四千人镇守梁国老家,郭贡尽起一万大军,沿泡水北上,经丰、沛两县,绕行微山湖,自戚县入鲁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