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拿下广陵143(1 / 2)

孙策紧跟着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再说了,刘备军有了充足的粮食,才好站的住脚啊。”

“站住脚?”

黄盖也听懵逼了,怎么有种越听越不明白了的感觉:“他站住了脚,那我们岂不是难受了?”

“不。”

孙策坚定的摇了摇头:“他站不住脚,我们才难受。左将军只要还觉得广陵有夺回来的机会,就会不断的推着我们在这广陵城下消耗。只有让他早日死心,我们才能从广陵这死地里离开。”

程普、黄盖、宋谦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觉得孙策说的十分有理。

只能说孙策的头脑依旧十分冷静,占领广陵固然是大功一件,可现在得而复失,可就要为自己做打算了。

徐州军这边,太史慈脱去甲胄后发现,自己仅仅只是淤青了一片,并无大碍,手下亲信们也都纷纷松了口气。

此时,城外再次响起了马车声。

这一次来的人,乃是赵云部,两百五十多人终于赶到,而且还是由赵云亲自统领。

刘晔长出了一口气:“子龙将军,铠甲尽在此处,可让你部将士尽快换上,武器若有缺失,也可以随意取用,右翼局势紧张,还请你部速速增援。”

赵云点点头,一脸正色的回答道:“请从事放心,云稍后便去。”

刘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一切就都拜托子龙将军了。”

“从事过誉,但请宽心,云必尽全力。”

赵云治军还是很严明的,很快,他手下的军士都各自换好了甲胄,朝着右翼而去。

等赵云赶到右翼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这里似乎休战了。

找来李家兄弟一问才知,就在刚才,孙家军竟然全线后撤了。

他们早就已经精疲力尽,全靠等待援兵最后一口气来吊着,如何还敢追击,也就看着孙策军走了。

赵云心生疑惑,将手下军士补充给李家兄弟,让他们安心守备,小心偷袭后,重新转去其他战线。

却发现不论是中线的太史慈,还是左路的潘璋,都已经和孙策军脱离了纠缠。

“孙策军莫非也在等援兵?”

这是赵云、潘璋,刘晔和太史慈的第一反应。

毕竟他们在等援兵,对方自然也会有援兵。

若是如此的话,那得赶紧把主力换下来休息了。

潘璋那一营铁甲士,此时体力已经所剩不多,正好调换下来好好休息,不但要补充水分,还得补充能量。

幸好他们随身都携带了干粮,虽然味道不咋地,但还是很顶饿的。

在刘晔的调度下,潘璋,太史慈的部下都被调换了下来,进行休整,赵云带着本部作为预备队。

就是刘家部曲,大部分也都调换下来休息,只剩下少部分继续留在战线上监视敌情。

这时,天色也渐渐明亮了起来,新的一天到来了。

若是平时,这时候广陵城的居民们早就该出门干活了。

可现在,却是家家户户房门紧闭,哪怕少数房门被拆了的家庭,也全家老小抱团缩在卧房中,不敢出来。

刘晔倒是组织人手,去靠近自己这一边的居民中换粮换肉,一边把受伤较重的将士安置进了居民住所之中。

以往刘晔的眼睛里根本看不见这些武夫,对刘晔来说,这些武夫也算人?

刘晔甚至觉得少主对他麾下的士卒恩养的太过了。

可经历了今天这一场战斗后,和士卒们同生共死了一场,使得刘晔有所触动,让他稍稍改变了一些。

潘璋这边早就征用了己方区域内的民宅,用来按照如山营的兄弟,更让平民生火做饭,拿出家里珍藏的肉类,鸡子。

不过潘璋可不是不给钱,直接拿了那几匹战马做抵押。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潘璋性格里的贪婪和狡黠。

这哪里是抵押战马,分明是给战马又找了个吃饭的地儿。

不过潘璋也是改变了许多,换了以前,他哪里会想要付钱,就是装模作样都不可能,只会强抢豪夺。

随着天色明亮起来之后,徐州军的后续部队也一波接着一波到达。

先是赵云部后续,牵招部,徐盛部,甚至连周泰都带着小船趁着天亮后赶了过来,留下蒋钦带着部分水军士卒看管大船。

刘封自然是随着徐盛部一起行动,等他到达广陵的时,已经天色大亮了。

“参见公子!”

太史慈、潘璋、刘晔、赵云、李家兄弟等诸多人都恭候在门口,迎接刘封。

刘封乃是与其他士卒一样,步行而至,经过半个晚上的行军,颇为风尘仆仆。

但他却在看见众将的瞬间,精神顿时一振,露出满面笑容。

“子扬兄,辛苦你了。”

刘封第一个握住的,就是刘子扬的手,丝毫不介意对方浑身烟尘,肮脏的衣物:“若非子扬兄甘冒奇险,这广陵城恐怕已经落入左将军之手了。”

“子扬兄,此战首功,在你。”

刘封抓着刘晔的手轻轻摇晃,话语诚挚,听的众人忍不住羡慕起刘晔来。

“公子谬赞了。”

刘晔眼眶红红的,脸上浮现起愧疚之色:“公子容禀,此次能够让广陵反正,全靠了我李家世叔昆仲。如非他们,广陵早被袁绥等人献给袁术了。”

“哦!?”

刘封闻言,赶忙请教道:“子扬,不知两位世叔现在何处?”

刘晔赶忙指着一旁的李洛、李章二人,为刘封介绍道:“此二人,便是李家世叔。”

刘晔的话,让李洛、李章两个人欣喜若狂,不意刘晔竟然这时候都记得他们,而且还主动将他们介绍给刘封,不由对刘晔这个世侄满意之极。

刘封这才松开刘晔的手,朝着李洛、李章两人大拜道:“小侄代我父,以及广陵父老乡亲,谢过两位世叔大恩。”

李家兄弟不过一地方豪强,平时虽然也能见到袁绥,可对方何曾如此对待过自己?

这一幕也是他们开天辟地第一回见,只觉得大半晚的心酸和危险都值得了,族兵部曲的损失也都没白费了。

“不敢当公子如此礼遇,我等不过地方豪族,不识大义。”

李洛更擅长言谈一些,当即对刘晔投桃报李道:“全赖子扬贤侄对我们兄弟二人晓以大义,又动之以情,才让我等痛下决心,起兵反正。”

说到这里,李洛有些眼睛发红:“只可惜我等行事不周,竟打开城门,给了袁术军入城的机会,险些将广陵得而复失,当真罪该万死,还请公子降罪!”

“世叔何罪之有?”

刘封伸手将李洛扶起,安慰道:“我知汝等心意,不过是畏惧袁绥声望,怕他在城中惹出事端,偏偏又杀不得他,故此想要趁早送走他。若是我在,恐怕也一样会如此做的。”

“况且袁军进城,世叔兄弟俩又浴血奋战,坚持到我军到来,当是大功一件,何其罪也。”

刘封知道对方的心意,赶忙给了对方一颗定心丸。

险些丢城的事情就算揭过了,你们也不用担心了。

果然,听到刘封保证不再追究险些丢城的责任后,李家兄弟俩笑的更为舒心了。

随后,刘封的目光转到太史慈的身上,关切的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问候道:“我适才听说,老师和孙伯符大战了一场,还被对方蹬在了胸腹,可曾让大夫检查过?”

太史慈将自己这个徒弟的表现看在眼里,心中只是感叹。

刘封年不过十岁,竟隐隐有人主之风。

这莫非是天佑刘家,让刘备有此后继之子?

转过头又一想,自己身为刘封的弓马老师,甫一入刘徐州帐下,竟已独领一部,还被拜为都尉,何等恩宠?

更别提刘封对自己尊敬有加,侍之如师了。

太史慈是真能感觉得到,刘封是将自己这个弓马老师当成老师对待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