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太史来援140(1 / 2)

孙策此次前来,恰好是与刘封存了一样的心思。

他也是担心夜长梦多,想要先入广陵。

自数日前,袁术和刘繇在暗地里达成休战协议之后。

孙策秘密从厉阳城内离开,顺江而下,进入已经占领了的江都,休整不过短短一日,就带着孙家军日夜兼程,赶赴广陵。

这日晚间,孙家军在距离广陵城外四、五里处驻扎宿营,本想次日休整一下,以强军之姿入城驻防。

可没想到,夜半时分,远处广陵城内竟灯火通明,更隐隐有喊杀声传来。

孙策登时大惊,与舅舅吴景,宿将程普、黄盖商议。

虽不可知广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诸将一致认为城内夜半动兵,非是好事。

于是,孙家军连夜拔营,朝着广陵急速而来。

汉代可不是人均夜盲症的时代,尤其是孙家部曲这种恩养的职业军队,这可是各路军阀家里的心头肉,能和普通的郡卒相比吗?

这些军队往往是有俸禄的,虽然俸禄不多,远远不能和西汉相比,但总算是有固定发放的。况且他们平时还能经常得到州府、军阀个人的酒肉赏赐,吃肉、海鲜河鲜以及下水的次数,远远超过普通平民和郡卒。

否则,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次夜袭了。

难道历史上的夜袭战例,都是贵族军官去打的。

明清两代因为人口暴增的缘故,大大降低了平民以及底层士卒的生活条件,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粮食,缺少肉食,才导致明清的夜盲症问题特别突出。

这次孙策带来的,是自己父亲的老底子一千多精锐老兵,加上舅舅和族兄凑出来的两千多精锐部曲,各个都是经验丰富,武技精湛的老兵,平时待遇极为优渥,而且长期驻扎在河边,鱼虾敞开供应,隔三岔五还有猪羊肉赏赐,自然是不会有夜盲症的。

至于这些兵马的素质,那是相当惊人。

昔日孙坚北上讨董,胜多败少,打的董卓军开始将重点放在了南路上。

董卓主动率军屯于帝陵,想要和孙坚决战。

在董卓看来,自己麾下乃是经验丰富,能征惯战的正规军,孙坚所部不过是豫、荆郡兵,如何是自己的对手?

结果孙坚就依赖部曲为核心的豫、荆两州郡兵,把董卓给击败了,逼的对方退出了洛阳。

可想而知,这支精锐部曲的素质有多高。

日后,孙坚正是凭借这支精锐部曲,先是在阳城之战中,击败了袁绍派来的豫州刺史袁遗以及周家联军,逼死袁遗,驱逐周喁兄弟。

随后,又南下荆州,几次三番击溃刘表和黄祖。

如果不是最后为黄祖部将伏兵射杀,孙坚甚至有可能攻破襄阳,为袁术彻底征服荆州。

孙坚战死之后,吴景、孙贲带走了这支部曲中自己的那部分,而孙坚亲领的部分,则被袁术抓在了手里,哪怕孙策成年之后,都不肯还他,也是因为这支部队相当能打,袁术舍不得放手。

这样的精锐部队,再加上当日月光很好,官道的道路清晰可见,孙策干脆命令部队熄灭火把,仅靠着月光顺着官道行进,悄无声息的摸到了广陵城下。

此时城内正兵变到关键时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内,没人会想到有人从南面靠近城市,更别说孙策等人在靠近广陵后,就人衔枚,马裹蹄了。

所幸城门紧闭,孙策等人没法直接破城,只能压住心里的焦急,等待在广陵城南门外,看看能否有什么变化。

对于孙策等人来说,最好是能和城内联系上,一来探听城内的情况,二来也要里应外合,夺下一个城门入城。

可如果办不到的话,那就再找其他机会,诸如等天色稍稍变亮后,选出擅长攀登的士卒尝试翻越城墙,夺取城门。

若是实在不行,那也就只能暂时退走,先保江都,再论进取了。

就在孙策等人想尽办法想要破城的时候,南门竟然就自己打开了。

里面还传出来交谈的声音,孙策悄悄的摸上去偷听。

当听到对方有重新关闭城门的意思,他果断决定动手。

于是,便有了这场突袭。

孙策在击退正面的李家部曲后,李章和李洛的侧面也坚持不住,往后溃退。

“伯符,袁长史在此处。”

正当孙策被火障所阻,前进不能时,后方舅舅吴景朝着他大声喊道:“且过来拜会袁长史。”

孙策没想到那老者就是袁绥,心中一惊,刚才他可是在袁绥和耿钊之间游移了好一会儿,幸好最终选择了耿钊,要不然可就射到袁长史了。

压下心中的后怕和尴尬,孙策返回到城门口,翻身下马,走到袁绥身边拜倒:“伯符参见袁长史,伯符未能及时赶到,让长史受惊了。”

袁绥就着火把仔细看了看孙策,点头道:“原来是孙文台之子,你如何来的如此之快。”

“左将军命我等为先锋,自厉阳潜入江都,只待广陵城事毕,便星夜来援。今日日暮,已驻守广陵城外,本不想惊扰士民,便驻扎城外,待明日再行入城。”

“不料适才城内火起,策以为城中有变,故特提兵马赶来。”

孙策一五一十的将自家行程讲了个清楚,袁绥连连点头:“好,汝到的正好。城内豪强李氏不愿从左将军,欲举城归附刘徐州,故此兵戎相见。你既来了,且先将他们逐出城去吧。”

袁绥倒是还念着底线和交情,还叮嘱孙策不要过分,赶出城去便可以了。

不过孙策却是心中冷笑,区区一土豪豪强,何足为道,正好用来彰显一下自家武力,免得城内有不开眼的,日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叛,好似苍蝇般惹人厌烦。

不过袁绥的面子始终还是要给的,表面孙策恭敬应命,内心里却是不屑一顾,只觉得袁绥老了,心肠未免太软了。

刘晔借着火障收拢败兵,又派人去找李章和李洛以及郡府和武库中的部曲,让他们带着能带走的军械前来东城汇合。

原本刘晔想让部曲们走前放火,可一来想起刚才袁绥的告诫和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刘晔忍不住有些发虚,二来觉得这些部曲本来就是广陵本地人,让他们放火烧自己家乡,若是不从命也就罢了,若是当场逼反了他们,更会是一大昏招。

于是最后,刘晔还是咽下了放火的命令,只让众人赶紧来东城汇合。

毕竟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固守武库和郡府,而是守住东门。

只要东城城门在手,还有一线希望坚持到援军抵达。

如果丢了东门,哪怕一时坚守住了郡府和武库,那也只是瓮中之鳖,等死而已。

同时,刘晔还让人破坏东城城门,砸坏城外吊桥钩锁,同时在城内一边构建防御工事,弓箭手全部上城楼,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

直到这时候,刘晔都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要知道袁绥在广陵城内的声望太高了,杀又杀不得,赶也赶不走。

可留在城内,始终就是一颗大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以袁绥在广陵城的声望和地位,大部分的士族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一旦其中亲近袁术的士族豪强们串联起来,只要像李家兄弟做的那样,突然举事将袁绥给放了出来,广陵城内瞬间就要变色。

李家兄弟是少数,亲袁术、袁绥的才是多数,要不是刘晔冒险入城劝说,就连李家兄弟都是默认投靠袁术的。

在这种情况下,留着袁绥继续在城里,危险实在太大。

尤其是既然对方愿意走,那刘晔简直是求之不得。

一旦袁绥不在城内了,那么群龙就将无首,没有一个人有袁绥这样高的声望和地位,能够将亲袁术势力给统合起来。

这不是几天功夫就能重新调整好的,等到他们重新选出领袖的时候,徐州军主力早进广陵城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