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孙策破门139(1 / 2)

身后甲士赶忙跟上,护卫住刘晔。

袁绥刚才就注意到了刘晔此人,只是不知他是谁。

眼看着他走了过来,自然发声询问:“你是何人?”

“晚辈刘晔,见过伯安先生。”

袁绥点点头,又问了一句同样的话:“你是何人?”

“乃是徐州州牧刘备刘使君亲自征辟的文学从事,乃是奉使君之名,前来广陵反正。”

刘晔恭恭敬敬的朝着袁绥行礼,自我介绍完后,主动进攻道:“伯安先生乃是广陵名士,名满徐州,素来为郡守所倚重,代理郡务。晚辈不才,想问伯安先生,为何要引外人入我徐州,袁公路贪婪奢靡,挥霍无度,已经折腾得南阳偌大郡国,民生凋敝,城池残破。”

“现如今来到扬州,横征暴敛,犹如饿虎饥鹰,欲壑难填。”

“先生不以乡梓为重,一意迎立左将军,究竟是何居心?”

刘晔义正辞严,大声的斥责传遍了州府二门,不论是进攻方的李家部曲郡兵,还是防守方的郡丞部曲和州吏,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显然,对袁公路那恶臭的名声,大家也都早有所闻,很是担心。

袁绥也沉默了下来,他其实内心也很矛盾。

一方面他也姓袁,是广陵袁氏,虽然不是汝南袁氏,但确实是同宗,自然有着先天的亲近感。

当今天下大乱,早已经进入大争之世,以袁绥的眼光如何看不出来?

虽然袁术不怎么争气,可毕竟也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强大军阀,从这一点看,袁绥希望袁术入主广陵,也算是公私两用了。

可现在被刘晔这么当众一喊,袁术的名声的确又臭大街了,这就让袁绥相当难受。

袁绥沉默了片刻,开口道:“既如此,尔等且开南门,让郡丞等人离开,这广陵城就留给尔等了。”

广陵城中,几乎所有流官都支持袁术。

因为他们是流官,广陵并非他们故乡,用广陵换袁术给的好处,尤其是广陵本地士族豪强也同意的情况下,谁又会站出来反对呢?

如果不是刘晔抢先赶到,说服李家反正,等过几天徐州军到了之后,恐怕城头挂着的早已经是袁军旗帜了。

袁绥的要求不但不过分,对李家而言简直天籁之音,袁绥又不能杀又不能抓的,他自己要是肯走,那岂不是再好不过。

于是,李家立刻答应了下来。

袁绥转身准备回去,走了几步,停下脚步回头看向刘晔:“子扬,你行事好险,自恃才能卓著,总以为能化险为夷。今日之事,可见一斑。只是老夫奉劝你一句,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凡事留有余地,否则若有一日事败,你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丢了性命。”

说完之后,袁绥也不等刘晔反应,自顾自的回府去了。

刘晔站在身后,脸上阴晴不定,显然袁绥的话对他还产生了一些影响。

州府二门内的耿钊等郡吏们本以为是死定了,没想到袁绥出去一下,竟然带回了可以自由离开的好消息,顿时喜极而泣。

众人也不敢耽搁,草草收拾了一下,仅带上了随身财货,就在李家部曲的监视下,离开了州府,朝着南门而去。

李家兄弟、刘晔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神情,这桩大事总算是办成了。

等送走袁绥等人,就可以封锁城门,固收城池,等待徐州军到就大功圆满了。

广陵可是有数的坚城,李家阵营的士族豪强们部曲就有三四千人,再加上四千郡兵,七八千人凭城坚守,就是袁术大军杀到城下,没个一年半载,不扔下一两万具尸体,根本不可能破得了城池。

袁绥、耿钊等人非常老实,连武器都自愿交给了在一旁看护的李家部曲。

随着战斗的结束,整个广陵城又重新安静了下来。

有胆子大的平民偷偷开窗,发现街道上满是士卒,封锁了各个路口,严禁百姓出门。

很快,李家兄弟和刘晔押送着袁绥等人来到南门。

随着城门缓缓开启,在场所有人都长松了口气。

李家兄弟和刘晔自然是觉得大势已定,这份泼天的功劳总算是安稳到手了。而袁绥和耿钊等也都觉得李家兄弟还是有分寸的,当真肯放他们离开,双方依旧保持了体面。

城门打开之后,城内灯火通明,城外却是黑漆漆的,像是一张怪兽的巨口,随时会有什么妖怪从那里扑进来似的。

李洛看了看刘晔,然后走出来劝道:“袁公、耿公,要不今晚就别走了,在城里休息一晚,明天天亮了再走?”

袁绥和耿钊犹豫的对视了一眼,好像李洛说的也不错啊。

要不,咱明天再走?

就在这当口,突然一支冷箭从阴影里飞射了出来,正中耿钊。

耿钊一声惨叫,仰头倒地。

瞬间,从城门外又射入了几十支羽箭,城门口响起了一片惨叫声。

“不好,有人偷城!”

刘晔大惊失色,赶忙躲到举着盾牌的护卫身后,朝着李章大声喊道:“有人偷袭,速速关闭城门!”

听见刘晔的喊声后,李章也反应了过来,他赶忙将兄弟李洛拉了回来,然后招呼部曲举盾迎敌,同时让人回去报信,抽调其他部曲火速赶来南门增援。

门洞打开的阴影中,扑出来许多全副武装的甲士,各个凶狠敢战,甫一接触,李家一方就吃了个大亏。

这些甲士性情凶悍,战技娴熟,经验极其丰富,显然是经历了多场战斗的老兵。

李家部曲这边平时最多也就护卫下家族商队,和盗匪厮杀过几场,虽有训练,却根本不是眼前这些战场老兵的对手。

只一个对冲,李家这边就倒下了对面数倍以上的人手。

李章也算是聪明人,看见散兵对阵,根本不是对面对手后,大声招呼起来:“列阵,列阵!”

李家部曲毕竟占据了城门防守的优势,很快就集合了起来,将对面堵在了城门口的一片空旷地带。

同时,李家部曲中的弓箭手也登上城门,开始向下方射击,想要压制住对方的攻势。

眼看着局势即将得到控制,却不想门洞里传出一个清朗的青年笑声:“黄叔叔,右边就交给你了,程叔,左边则归你,我自破中路。我们以此为赌,我若是先破阵,两位叔叔输我一匹好马如何?”

“走了,跟上我!”

随着青年大喊,门洞中冲出一道惊若游龙的身影,只见这青年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胯下一匹剽黄马,手持一杆玄黑精枪,直冲李家部曲。

看着战马踏蹄而来,李家部曲这边顿时慌乱起来。

虽然在军官的呵斥声中,勉强还维持的住阵型,但显然已经暴露了内里的虚弱。

那青年哈哈大笑,在冲到战线前一拉马蹄,战马前蹄腾空而起,随后重重一踩,直接将面前一个持盾的士卒踢飞了出去。

同时,那青年弹出身形,手中长枪灵动,或刺或撩,或砸或绕,竟在短短的瞬息之间,撕开了一个口子。

“诸君,请随我来!今日我孙策为诸君开路!”

原来这青年竟是孙坚孙文台之子,袁术恨不能收为义子的虎儿孙策孙伯符。

孙策大声呵斥,再驱动战马,杀进了李家部曲之中。

在孙策身后,又跟进来几骑骑士,掩护着青年横冲直撞,硬生生冲动的李家军阵开始不稳起来。

那些先行冲进来的老兵们顿时大喜,纷纷发喊,冲击的更加凶猛。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李家部曲大阵隐隐有崩溃的迹象出现。

孙策越战越酣,大声战呼,死在他手里的李家部曲已经上了两位数。

要不是李家部曲的援兵不断从各处赶到战场,加入到阵地中,恐怕大阵早就被孙策给冲破了。

可即便如此,大阵也已经扭曲变形,并且向后退出许多。

而孙家军中的强弓劲弩,直接和城墙上的李家部曲弓手对射起来,虽然以下敌上,却竟然不落下风,简直凶悍之极。

刘晔呆呆的看着孙策来回驰骋,枭勇无匹,在他手下,竟无一合之将。

“此人就是孙伯符?”

刘晔想起之前有听说过的风传,孙坚之子孙策,继承其父勇烈,虽年仅二十,却骁勇善战,精进勇猛。

原先刘晔是不怎么信的,可现在现实却给他上了一课。????孙策竟仅凭一人之力,压着优势兵力的李家部曲,更可怕的是,现在落入下风的却是人多势众的李家部曲一方,靠着不断赶到的增援苦苦支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