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备战淮水(1 / 2)

待陈矫闭着眼,被安置下去后,孙策径直往府衙方向而去,急召幕僚部将商谈兵事。

淮阴得取,他从丹徒沿路思来的战略进度,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时不我待,若想于鹬蚌相争中,为未来得取大势,必须赶在接下来数月内,于曹袁分出胜负前,继续于曹操后方,谋取核心利益,并强化未来同北方争霸的军事纵深。

“海西尚未得取,陈元龙于其地经营多年,另有残兵海盗,于淮水之下,淮阴职后方,海西不得不定!至于淮水上游,按照斥候扫探消息,曹军大部虽未有来援淮阴,北面只有臧霸遣孙观一路人马,但上游,曹军精心设有五道关卡,更有近两年来,征召训练的郡地舟师协同,此亦我进军寿春,能同子义、仲谋、公覆等淮南东路人马会师之阻碍!”

“后面淮水数战,我不得不胜之,一方面为的是加快军事进度,才能赶在官渡决战前,完成既定目标,并东向下邳,北向汝南,得取更大利益,另一方面,可借战果,震慑那些扬州大族,为公瑾、德谋于后方布局,赢得时间。”

关二爷珠玉在前,尚能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虽多演义杜撰,可勇武绝非虚假,然他孙伯符领有擅长水战的万众江东雄兵,若不能乘间击暇,何以对得起“小霸王”称号!

也只有将所有目标转换为现实,稳扎稳打,无论曹操和袁绍谁最后胜利,江东都能借淮河一线的防御布局,为将来形成南北相抗打下基础。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急功近利,并不足以成大事!

汉末乱世之内,曹操、刘备、袁绍、刘表……没有一个简单人物,便是东汉灭亡,三国鼎立,司马氏最后偷家成功,一统天下,中间也过了足足一甲子时间。

孙策很清醒,北伐之战艰辛,而以十三载,北伐得胜的明太祖,有且只有一位。更别说现阶段的江东地理环境之恶劣,远无唐宋之后的发达。因此未来之迁移人口,开发江南,都是艰巨任务,要比攻城略地难多了。

思虑于脑中晃动,大步走在淮阴城内,坑坑洼洼的街道上,孙策望向两边紧闭且又破旧的民户房门,就仿佛看到了残破的大汉江山!

汉末至隋初,四百多年的乱世,地底埋葬无数先祖们的亡魂……既来之,总要去尝试一下,承担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正好他有能力,那便向前,义无反顾。

汉当流传千古,乃天下人之汉也!

“张昭性正直、善规谏,长于法治民生,但过于保守。陈矫多主动,亦善于内治,更长于水利诸事。以后江东开发,陈矫若能为我谋事,二人足可优势互补,意义重大。但想让刚正的陈季弼降我,还真是一件难事,许只能通过张公劝导了!”

行进中,孙策瞥了眼张纮,除了打算让张纮帮他劝降陈矫,亦打算让张纮借助名望,协助他于广陵发布“招贤令”,使更多士人,能入他营帐处事。

不仅是广陵,淮南若顺利得取,最紧缺的依旧是负责治理之人才。

相比于扬州大族于之敌视,广陵,乃至整个徐州士族,多愿为他谋事,如帐下谋主张昭、张纮、秦松、陈端,无不是徐州人士,其中大部更是出自广陵郡。

遂,广陵之于他孙策,正如颍川之于曹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