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乐毅与管仲38(1 / 2)

乐毅很勤劳,他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在他们家的屋后,种满了萝卜、青菜、豆qie(茄)、瓜、蒜等各种蔬菜,尤其是黄豆,种得多,也收得多-青豆接黄豆,黄豆接青豆,差不多一年四季不断。

乐毅很尊敬父母。父母年老了,没牙了,咬jiao(嚼)很不方便,他看在眼里,ge(搁)在心里。

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弄些黄豆浸胖了,把它们磨成稠浆。然后把浆煮熟再给父母喝。

从此乐毅孝顺父母出了名,并发明了豆腐。

长大后乐毅曾辅佐燕王振兴燕国功劳极大,最后为何投奔了赵...

乐毅的祖先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一征战沙场,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乐毅就是出生在此地。乐毅小时候喜爱兵法,曾经有人推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被困饿死在此地时,乐毅就离开了赵国到了魏国。

齐国人听闻燕国内政大乱,于是趁机攻打燕国,使得燕国兵力大损。因为此事燕王十分痛恨齐国,一直在心里记着这个仇恨。因为燕国地方偏远而且国力也很薄弱,所以燕王就降低自己的身份去招贤纳士。这个时候乐毅刚好为魏国出使到燕国,燕王就是分客气的招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乐毅被燕王的诚意所打动,于是投靠了燕王。

当时的齐国很强大,燕国远远不是他的对手。燕国要攻打齐国看起来胜算是十分渺茫的,但是燕王心里一直咽不下这口气,一直在筹备攻打齐国。当时齐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这可谓是让齐国的名声更加强大了。各诸侯打算背弃秦国投奔齐国,但是由于齐愍王十分残忍,对待普通百姓不能做到仁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燕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于是与各位诸侯结盟,还派人去秦国劝说,诸侯王都一致人为齐憨王是个祸害都同意铲除他。经过去多人的联盟,齐憨王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败兵而逃。

乐毅率领燕国军队追击逃跑的敌人,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憨王与剩下的士兵死守都城坚决不投降。于是乐毅集中全部兵力攻打都城,攻下之后把齐国的东西全部运回燕国了,燕王见状甚是欢喜,亲自犒劳军队。虽然乐毅攻下齐国的都城但是燕王并没有就此作罢,又让乐毅继续带兵把没有攻下来的城池一举拿下。后来乐毅在齐国呆了五年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给了燕国作为郡县。但是乐毅认为攻下城池再多,只要民心不服就还会有人造反,虽然现在没有但是以后就说不定了。于是乐毅建议燕王保存齐国的文化习俗,优待地方的名流等人,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

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