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50(1 / 2)

一说艺术,就是不懂。

一说批评,就是急了。

一说艺术批评,就是等等,我老公呢。

这该是当今的文艺界现状。

林余曾置身于热热闹闹的键盘世界,对于艺术批评,他学有三大神技。

第一个神技:逼人反思。

例如:为什么战狼不去缅甸救人?

第二个神技:攻击私生活。

例如:鲁迅瞧不起原配,到死都没跟原配圆房,令人唏嘘。

第三个神技:故弄玄虚。

例如:漂洋过海水土不服的行为艺术。

如今,他要把这三大神技,一一施展在芸娘身上。

林余看着芸娘,心思一动,抛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这位姑娘,你既说要我的指点,不妨先自评一下。”

芸娘作了一揖,说道:

“有一处曲调,曲谱记载乃是商音,可奴家每次弹到此处,总觉不能圆融,以至于整首琴曲都失了味,望公子指点。”

商音?

古代音乐有五阶:宫商角徵羽,类似于简谱中的1,2,3,4,5。

林余知道这个“知识点”,却不知道这个“知识”。

不过也真是够死板的,商音不够圆融,你就改成“宫角徵羽”中的其余四个呗。

就算曲谱记载如此,那又如何?

尽信书不如无书,说不定,曲谱错了呢?

人还能被…

等等!

她不会是在给我留“钩子”吧?

她其实都懂,却故意留了个破绽,等着所谓的“琴曲大家”,去卖弄呢。

这样的手段,也许都用过几次了。

林余猜不透芸娘是否有这个心思,不过他也懒得猜,直接说道: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神鬼传奇,说嵇康好琴,一日夜不能寐,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了一幽灵鬼物。

幽灵鬼物传他《广陵散》,还约定道:此曲不得教人。

嵇康依从,后来哪怕好友袁孝尼请学,也不肯答应。

至为司马昭所害,临刑之时,三千太学生围观,他不忍曲谱断绝,遂奏此曲,但竟无一人学会。

嵇康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这位姑娘,以上所说,都是神鬼传奇罢了,再艰难的琴曲,也不至于只有一人能弹。

但有一点是没错的,技艺易得,情思难仿,所以才有伯牙子期,才有嵇康之叹。

你既有曲谱,又有技艺,按说本不会有不圆融之处。

然嵇康生性潇洒,你却困于闺阁,此刻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那不妨往己身想想,你与嵇康,几多像矣?”

芸娘脸色顿时苍白,隐隐有羞惭之色。

是啊。

嵇康不肯趋附权贵,以致身死。

她却以曲添色,以色侍人,可谓低贱粗鄙,怎么可能弹好《广陵散》呢?

她弹奏的《广陵散》,哪怕把商音换成正确的角音,技巧对了,情思不堪,怕是也不入大师之耳。

这位林公子,分明是听弦知意,劝告她呢。

林余瞧芸娘模样,脸上阴晴不定,不由欣喜。

大事定矣。

俗话说,君子,可欺之以方,便欺负到死。

你芸娘若是生性放浪之人,我便拿你没有法子,揭你的短只会招人嫌恶。

但你出身于官宦人家,在教坊司被人赎买,却又深陷淤泥之中,若是还坚持底线,则越坚持,我的话便会越让你痛苦自责。

嵇康因不肯附庸权势而死,你却堕落于这芸苑之内。

那么,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弹好《广陵散》?

林余见芸娘心志已丧,正欲薅些羊毛,一旁静观的沈一石却开口了:

“当年嵇康临刑前弹《广陵散》,三千太学生围听,竟无一人领会,以致嵇康有那句‘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千古之谈。

芸娘琴艺浅薄,然仍越那三千太学生远矣。

林兄家学渊源,又越芸娘远甚。

曾听琴友说起,这《广陵散》只能一个人弹,一个人听,多一人便多一分杂音,后来我们试过果然如此。

林兄既是高人,不妨奏上一曲,也好叫芸娘知道,这《广陵散》,究竟该怎么弹?”

高台上芸娘听了,眼里陡然绽放诚恳期盼神色。

林余心里却咯噔一下,这沈一石,还真是非要把他和芸娘凑一块去。

一人弹,一人听,多一人便多一分杂音,这弹的究竟是曲谱,还是人?

莫非是量子纠缠效应?

扯淡。

沈一石,是把“故弄玄虚”这招反用在他身上了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