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黄巾飞燕(1 / 2)

后半夜,赵云回到郭典等人隐藏的树林中。

背靠在树干上一直无法入睡的郭典,见赵云回来了,他悬着的心也落下了,连忙对赵云道:“子龙!此行可还顺利?”

如今,身为光杆太守的他,非常难受。

这时,睡的很轻的吴匡等人,也连忙围了过来,一脸期盼地望着赵云。

“在下见到孙国相了!”

赵云也不卖关子,继续道:“孙国相承诺,若是在下真能杀掉元氏城外贼首张牛角,他会出城击贼!”

“你没向他提借兵之事?”吴匡当即问道。

吴匡,兖州陈留大族出身,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原本任北军五校之射声营军侯一职,是当朝国舅何进的亲信,这次受何进之命跟随郭典前往巨鹿稳定时局,并任命吴匡军司马一职;当时吴匡非常欣喜,以为像张璋在雒阳擒杀马元义一样吹枯拉朽,他跑一趟巨鹿就能灭杀太平道首领张角,立下大功回朝,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和郭典还没有到冀州;太平道就造反了,巨鹿也成为黄巾贼的大本营,而他和郭典就成了丧家之犬,他也跟着成了光杆军司马。

这事,宛若当头一盆冷水,浇灭了吴匡的雄心壮志,他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兵,所以没听到赵云提起借兵之事,马上就急了。

“子冉莫急!”

郭典借着月光看向吴匡道:“眼下解元氏之围为重!”

吴匡是国舅河南尹何进的人,代表着何进,所以,郭典对吴匡还是很客气的。(注:如今黄巾起义刚刚爆发,何进还未被封为大将军)

吴匡不再说话,郭典对众人道:“夜已深了,大家各自休息吧!”

现在,赵云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完成,郭典已经很满意了。

“府君!此计宜早不宜迟,在下打算今夜就潜入黄巾贼中!”赵云立功心切,现在哪里睡得着,只想早日立下功勋,扬名四方。

“府君,卑职也这么觉得!”

正要找地方休息的吴匡一听,连忙附和;其实,吴匡打的主意与孙瑾一样,反正去冒险的不是他,赵云若成,他也能立下功劳;赵云若死,他也毫无损失。

不过,吴匡心里还是希望赵云能成功,如此对他才有利。

“那好吧!”

其实,郭典也想尽快解决常山的问题,他还寄望借兵东进巨鹿平叛呢!见赵云就要动身,郭典嘱咐道:“子龙!万事小心,若事不可为,就回来从长计议!”

郭典很喜欢赵云的雷厉风行,语气中有着长者对晚辈的关怀之情。

“府君放心!云省得!”

赵云躬身退下,踏着枯叶,没一会儿就消失在夜色中…

........

夜沉如水。

赵云摸黑来到元氏城北门外的黄巾军营地边缘,忽然变得一筹莫展。现在,他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贼首张牛角身在元氏城外东、南、西、北四个黄巾营地中的哪一个营地内?

还有,张牛角长什么样他也不知道?

他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但现在就这样回去,他怎会甘心?

赵云抬头望了望夜空,估计此时大约在凌晨三点左右,离天亮应该还有两个时辰的样子。

赵云一时间想不到办法,就索性不想了,他决定借夜色的掩护,先到四处黄巾军营地外转转,看看有没有突破口。

..........

一晃花了近两个时辰,在天色渐亮的时候,赵云逆时针方向绕着了黄巾军营地外围走了近四十里路,来到了元氏城东门外的黄巾营地外围。

绕了近一圈黄巾营地,赵云并非毫无收获,他对黄巾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完完全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说是军队,不如说是一支人数庞大的草寇更贴切。

所谓的大营,没有营寨,没有拒马、没有壕沟,没有望塔等一切这个时代正规军的扎营布置,更没有在外围游戈的斥侯,警觉性几乎为零;而营帐也非常少,很多贼兵直接睡在草堆里,东一堆西一堆,杂乱无章。

不过,每座城门外的人数倒是不少,一眼望去鼾声如雷,茫茫一片。

此时的赵云,坐在一颗十多米高的歪脖子树干上,这里离黄巾贼营地大约有一里的样子,离元氏城就更远了,起码好几里,只能在晨雾中大致看见元氏城城楼的轮廓,而杂乱的黄巾营地倒是尽收眼底。

赵云发现东门外的黄巾贼人数明显比其他三座城门外更多,起码接近两万人,这么说来昨日吴匡打探的消息并不准确。而且东门外黄巾贼的营帐相比其他三处偏多,大约有上百顶,一眼望去像极了雨后的蘑菇。赵云揣测这里应该是这支黄巾军的主力,这么说来贼首张牛角很可能就在东门外的黄巾营地里。

愣愣地看着前方渐渐升起炊烟的黄巾营地,一筹莫展的赵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褚燕!

前日,接到兄长赵风时,兄长不是告诉我褚燕加入了黄巾军吗?兄长说当时他们在元氏城外被黄巾军抓了,后来还是褚燕放了他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