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交罚款,买糖葫芦(1 / 1)

经过昏暗的城门洞口,城内热闹繁华许多。一路上,有巡逻的衙役,有走街串巷的货郎,有沿街摆摊的商贩和各种各样的店铺。一城之隔,城内的居民和城外的流民,竟是天壤之别。看到各式各样的吃食,苦妞嚷嚷道:“苦妞饿了,苦妞想吃东西了。”众人听到饿字,肚子也纷纷叫了起来。村长呵呵笑道:“才刚到未时,咱们先吃些东西,再去送二郎进书院吧。”路过一个卖馄饨和饺子的摊位,一个花布包着头大娘正在包馄饨,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在包着饺子,男子的叫卖声比较浑厚:“饺子,馄饨。新出锅的饺子,馄饨。”

村长转过头说:“大郎,咱们把车靠边停一下,咱们今天中午就在这吃。”李长森说:“好的,爹。”车子刚停靠到路边,牛和驴子竟然前后脚,各拉了一堆粪。刘启铭心想:“牛兄,驴兄,你们还让不让人吃饭了。”村长气的抽打它们,边抽边骂:“你们两个畜生,进城之前怎么不拉,回家就把你们宰了。”

这时一个巡城的衙役过来怒喝道:“乱拉粪便,弄脏街道,罚二十文。”村长自知理亏。赶紧赔笑道:“这位官爷,少罚一点,我们现在就把粪清干净。”这个衙役说道:“你们家的牲畜拉的,本来就该你们自己清,罚款一文钱都不能少。”见李二郎准备和衙役争辩,刘启铭赶紧捂住他的嘴,李二郎开始摇晃想挣脱出来,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

衙役指着李二郎问:“这人是怎么回事?”村长正不知该如回答,刘启铭快速说道:“他得了羊癫疯,我见他发作,怕他咬舌自尽,才捂着他的嘴抱住他。”衙役觉得晦气地对村长说道:“看你年龄一大把,儿子又得了怪病,这样吧,就罚十五文。便宜你五文,就当是我行善积福了。”村长见少罚了五文,赶紧掏出十五个铜钱交给衙役。

衙役领了钱,转身就走,似乎是怕被传染一样。村长一巴掌打在李二郎得脑袋上骂道:“别以为你老子不知道,你个兔崽子刚才是不是有准备瞎咧咧。你老子就是下山村得村长,出了村屁都不算一个,你想死现在就上吊,别连累你老子。”李二郎哭着反驳:“可是圣人曾言。”一听到圣人这两个字,村长彻底火了,踢了李二郎得屁股一脚:“圣你奶奶,老子今天就打死你这个不孝子,再去衙门自首。”

刘启铭赶紧拉开李二郎,张全有跑来拉开村长说:“贵哥,贵哥,消消气,有啥事先吃过饭再说。”张全有也没真想打死自己儿子,蹲在地上大哭起来:“我老头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呀,竟生出来这么一个缺心眼,二百五。”李大郎自顾自地去打扫粪便,张秀兰抱着被差点吓哭得苦妞,逗弄她玩。

刘启铭劝道:“李大叔,我看二郎兴趣是读书读傻了,以后多吃点苦,就能明白您的用心了。”村长大声说道:“刘小子,你说得对。”转过头有对李二郎说:“你这混账东西,平日里就是你娘宠着,才让你无法无天,以后地里的农活,家里的杂物,全都自己做。”李二郎辩驳道:“耽误学业咋办?”村长说:“考不上正好,你这个榆木脑袋,万一当了官,也是个祸害老百姓的种。还不快点都去吃饭。”

大家见村长气消得差不多了,就到了馄饨摊位前,张秀兰问:“小哥,馄饨和饺子都怎么卖?”卖馄饨的小哥回答得特别利索:“混沌一碗十五个,十文钱一碗;饺子一碗十五个,十五文一碗;都是猪肉馅的,小本经营,先付钱,后吃饭。”

村长,李大郎,李二郎各要了两碗饺子;张秀兰和苦妞要了一碗饺子,一碗馄饨;刘启铭馄饨和饺子各要一碗,张全有要了三碗饺子。小哥算账的速度挺快:“两碗馄饨二十文,饺子十一碗一百六十五文,总共一百八十五文,给你们抹个零,给一百八十文就行。”刘启铭笑道:“小哥算的不错,也挺会做声音,是个人才。”小哥似乎没少听到这样的夸赞,内心波澜不惊,面上也不为所动。

张全有抢先付过铜钱,一行七人,村长一家坐一桌,张全有一家和刘启铭坐一桌,等着混沌和饺子煮熟。村长还在教训李二郎,李二郎表面答应挺好,心里却不以为意道:“等以后我李二郎做了官,就要好好收拾这帮子衙役,将圣人之道,传播天下。”

张秀兰拧了刘启铭的后腰道:“刘公子,可否给小女子说说,你与那窦姑娘过往?”刘启铭想死的心都有了,求饶道:“姑奶奶,我,我冤枉呀!”张秀兰不依不饶道:“呸,你不说是吧。”说着手上的力气又加大了一分。刘启铭疼的从凳子上蹦了起来,张全有呵斥道:“秀兰,这是在外面,叫别人看了笑话咱们。”张秀兰悻悻然回到自己座位,刘启铭也坐了下来。

斜对面炒凉粉似乎快熟了,味道飘了过来。这时又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路过,嘴里吆喝:“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苦妞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兴奋喊道:“大哥哥,大哥哥,我要吃冰糖葫芦。”刘启铭自己也想吃个炒凉粉,说道:“哥,这就给你买。”张秀兰对苦妞说:“先吃饭,吃过饭再去买。”

苦妞说:“不要,苦妞又不傻,等会儿就找不到买糖葫芦的啦。”张全有掏出一把铜钱给了刘启铭说:“苦妞不傻,我的苦妞最聪明。贤侄,你拿上钱,给苦妞买一串吧。”刘启铭接过来说了一下,有二十三文。抱着苦妞就追上卖糖葫芦的小贩问:“你好,糖葫芦怎么卖?”小贩回答:“小的一串八文,大的一串十五文。”

刘启铭诧异道:“怎么这么贵呀!”小贩回答:“我这山楂颗颗精挑细选,粒粒饱满。糖浆使用的可是上好的糖霜。”刘启铭想起来,现在的糖可不便宜。也没讲价,给了小贩十五文,拿了一个大串的糖葫芦,就递给了苦妞。苦妞高兴地喂给刘启铭一颗山楂说道:“大哥哥,咱俩一起吃。”刘启铭一口咬住糖葫芦说:“真甜,真好吃,咱们再去买炒凉粉。”

到了炒凉粉的摊位前,刘启铭问:“婶子,炒凉粉多少钱?”炒凉粉的大婶回答:“一碗八文。”刘启铭又问:“我能不能,打包带到对面馄饨摊吃。”大婶说:“你拿碗过去吃吧,吃完记得把碗送回来。”刘启铭把手中的八文钱,给了大婶。大婶盛了一碗炒凉粉递给刘启铭,刘启铭放下怀里的苦妞,一手拿碗,一手牵着啃糖葫芦的苦妞,回到馄饨摊的座位。

张全有说:“咱们是乡下人,城里面的东西都贵着呢?”刘启铭一直是个月光族,钱在手里不花就难受。他也知道张全有的好意,答应道:“我知道了。”苦妞也喂了张秀兰一颗:“姐姐,你也吃糖葫芦,可甜了。”张秀兰本想拒绝,刚一开口,就被一颗糖葫芦塞进嘴里。

这时,卖馄饨的小哥喊道:“浑沌,饺子煮好了,都给你们盛好了,自己过来端。”李大郎和李二郎端他们那一桌的,张全有和刘启铭端自己这一桌的。送给了大伙早就饿的不行,就着馒头开始吃饺子和馄饨。半个小时不到,就剩下四个馒头,其余的全都吃光了。吃完以后,张全有又把馒头收了起来,大伙一起出发,先送李二郎去私塾报道。

李二郎就读的私塾,夫子姓常,常夫子就是休宁县人,考取秀才之后屡试不中,父母亡故后来用妻子的嫁妆办了这家私塾。私塾规定是每上一旬休息两天,也就是上十天学,放假两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