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何谓财富?44(1 / 2)

长乐宫。

窦太后双眉紧锁,数次想要开口询问刘宏,最后却还是强行忍住。

刘宏瞧着窦太后几度欲言又止的模样,忍不住问道:“阿母是有什么心事?还是在担心朕拜将之时给将士们的承诺?”

窦太后嗯了一声,微微点头后说道:“天子,我知道你是心疼那些出征的将士们,知道你是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是……”

略微顿了顿,窦太后一边小心斟酌着用词,一边慢慢说道:“你要修建忠烈祠,这个没什么,就算朝廷一时半会儿的拿不出钱来,我这里也能拿给你。”

“但是你许诺要替那些阵亡的将士赡养父母,抚恤妻儿,还承诺恩荫他们的孩子进学读书,这是不是有点儿太冲动了?你要知道,这笔花销虽然不会很大,可这是长久的花销,以后还可能会变得更多?”

“更何况,你是当着满朝文武和雒阳百姓许下的承诺,可不比当初高皇帝说“贺钱万”,倘若反悔,只怕反噬更甚?”

刘宏认真的向着窦太后施了一礼:“朕心里明白,阿母是关心朕,所以才会说这些,朕先谢过阿母。”

眼看刘宏如此态度,窦太后也不禁感觉心里暖暖的,原本双眉紧锁的脸上也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只是越宽慰于刘宏的态度,窦太后心里的担忧就越甚。

老流氓刘邦喊出“贺钱万”,这事儿的性质属于吹牛皮,哪怕刘邦最后拿不出“万钱”,也不过是街头巷尾的谈资而已。

而替阵亡将士赡养父母,抚恤妻儿,这是刘宏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和雒阳百姓公开许下的承诺,这跟当年老流氓刘邦喊出“贺钱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是一笔连年不断的支出,对于早已摇摇欲坠的大汉国库而言,这笔支出堪称是不可承受之重。

正当窦太后暗自为了国库而倍感头疼时,长乐宫的小黄门却匆匆赶来,向着窦太后拜道:“启奏圣淑,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和司徒胡广求见。”

窦太后嗯了一声,先是让大长秋和小黄门前去迎接窦武等人,接着又坐直了身子,沉声对刘宏说道:“待会儿若是太傅他们问起钱财之事,你且不用回答,朕自会应付过去。”

按照大汉朝的仪制,太后、皇后的江湖地位和皇帝是相同的,而因为大汉朝“以孝治天下”的原因,所以太后的地位甚至还要略高于皇帝,所以窦太后确实是可以自称为“朕”的。

只不过,自从刘宏上雒之后,这还是窦太后第一次在刘宏面前自称为“朕”。

刘宏笑了笑,说道:“阿母尽管放心便是,朕早在许诺之前,便已经想过这个问题,若是没有对应的办法,朕也不敢如此大包大揽的许下这般承诺。”

窦太后微微一怔,问道:“你有应对之法?天子,无论是你之前下诏要广建的社学,还是以后赡养抚恤那些将士的父母妻儿,所需要的钱财可都如流水一般,再加上朝廷日常所需开销,别说是几亿几十亿钱,便是十亿钱、百亿钱也未必足用。”

刘宏点了点头,答道:“朕晓得。”

窦太后难以置信的望着刘宏:“既然你晓得,那你也应该知道,大汉是三十税一,而你又在登基之初就下了永不加赋诏,不加赋税,这钱财又该从何而来?”

刘宏再次微微一笑,不过并没有直接回答窦太后,而是反问了窦太后一个问题:“敢问阿母,何谓财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