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杀气盈天!43(1 / 2)

把佩剑赐给出征的将军,对于大汉的将军们而言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孝文、孝景、孝武皇帝时期,赐剑几乎算得上是文景武的传统手艺,倒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问题在于,东汉时期的那些个皇帝们已经把这项祖传手艺给丢的差不多了。

现在刘宏忽然捡起了拜将出征以及赐下佩剑的仪式,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出乎刘宏的预料。

在刘宏想来,搞拜将出征的仪式也好,还是赐下佩剑也罢,这些东西都是前人已经玩过多少遍的东西,就算对段颎和羽林劲卒有那么点儿作用,应该也影响不到其他人。

但是,拜将仪式和赐下佩剑这两套仪式,落在雒阳城中那些个清流名士的眼中,却又被解读出了另外的意味。

首先就是拜将仪式。

拜将仪式真正盛行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在孔夫子看来是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在大汉朝的这些个清流名士们看来,春秋战国时期再怎么礼崩乐坏,也绝对是一个比大汉更好的时代。

现在天子忽然整出来拜将出征的仪式,这就让前来围观的清流名士们额外产生了几分好感。

天子“尚礼”,“复古”,有明君圣主之姿!

其次,赐下佩剑这事儿虽然在刘宏看来并没什么稀奇,甚至于后世还有某位头上没毛的校长也喜欢给学生批发中正剑,以致于赐剑仪式几乎烂了大街,可是大汉朝终究不是后世,赐剑仪式也还没有彻底烂大街。

就像洛水之誓和某个金杯一样。

在司马懿没有搞烂“洛水之誓”以前,“洛水之誓”的信用度可是相当高。

同样的,在舔痔人没有用金杯饮酒之前,能被国君赏赐用金杯喝酒也是一项很高的荣誉。

在赐剑仪式还没有被大队长彻底搞烂之前,刘宏把佩剑赐给段颎的行为,落在其他人眼中,自然就是极高的荣誉。

这也是窦武为什么说“恨不能替段纪明征羌”。

当围观之人都被赐剑仪式刺激的热血沸腾,“恨不能替段纪明征羌”,赐剑仪式当中接受赐剑的段颎自然更加激动。

段颎双手接过佩剑,双手将佩剑举过头顶,单膝跪地拜道:“臣,颎,愿为陛下效死!”

刘宏伸手扶住段颎的胳膊,双手微微用力,将段颎掺起,随后便又笑着说道:“段公恪谨忠贞,朕知矣。”

段颎红着眼睛叫道:“臣此去,必将平定东羌,若不然,请斩臣首!”

刘宏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又向陈墨挥了挥手,吩咐道:“拿酒来!给将士们斟酒!”

随着刘宏的话音落下,陈墨当即便从身边的小黄门手中接过托般,将酒坛和大碗端到刘宏身前。

拜将台下,一众小黄门两两一组,一人端着托盘,一人往碗中倒酒,然后又将酒碗递到羽林劲卒手中。

拜将台上,刘宏双手抱住酒坛,咕咚咕咚的倒出两碗酒,一碗递到段颎手中,一碗端在自己手中。

刘宏在拜将台上踱了两步,望着一众羽林劲卒们高声喝道:“大汉万胜!诸将士,共饮!”

咕咚咕咚把碗里的酒喝完,刘宏又一把将碗摔在地上,高声道:“朕,在雒阳等着你们凯旋!”

拜将台下,窦武望向段颎的目光中满是艳羡之色。

虽然窦武已经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大将军,说一句位极人臣也毫不为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