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下贤才(1 / 2)

而就当马良准备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张,正在措辞婉拒话语之时,刚才令书童高调打赏的向条公子却是直接站起身来。

“马先生可否看在在下薄面,品评这天下英才一番。”

向条的父亲向朗可是襄阳有名的敦厚长者,不仅学识渊博,又热心教导青年士子,将来说不定还会成为自己那个傻弟弟的贵人。

不到万不得已,马良自然也是不希望拂了向条的面子。

似乎是看出马良不打算同意,向条便继续加码道:

“马先生不必为难,将领唯有真正在战场上拼杀过之后才能分出高下,外人言说亦是无用。今日马先生只需盘点当今顶级谋臣即可,并讲明其中缘由,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若是合理,向条自会奉上一金感谢先生。”

多少?

原本还在纠结的马良顿时眼前一亮,瞬间改变了想法。

毕竟,这可是足足一金啊!

汉代官方货币只有两种,铜钱与金,官方的定价是一金等同万铢铜钱。

但自董卓祸乱京师之后,大肆铸制铜钱,在加之乱世来临,背井离乡逃难之人众多,大量铜钱携带又着实不便,这就使得金的实际价值不断攀升,如今襄阳一金的价值都已经超过了一万七千铢,若是在荆襄之外更饱受战乱之苦的州郡,金的价值只会更高。

要知道,就算是马良在襄阳购置的小院,也才堪堪超过七千铢而已。

家乡一亩配备水渠的良田,价格也不过两千铢左右。

眼下只需做个盘点便能有近两万铢的打赏,瞬间打消了马良本就不多的顾虑。

毕竟自己一个寒门子弟,哪怕想要接触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用先见之明混口饭吃,也需要足够的礼品打开门路。马谡虽然不说,但备礼不足的他只怕是得不到什么重视。

并且在向条豪气放言之后,也都激起了其他听众的共鸣,纷纷附和表示,只要马良能排出来,赏钱自然少不了。

这也更加坚定了马良的想法,一心为自己和傻弟弟谋划一条出路的他早已在心中将这个时代的名臣良将身世经历铭记于心,张口就能来。

“天下贤才繁如烟海,个人心中评价亦是不同,马某今日便献丑了,还望诸位多多包涵。”

听到马良答应下来,众人当即便是更为雀跃。

他们幼年之时,耳闻皆是名士推举贤才的佳话,等他们真正到了出仕的年纪,却发现完全变了模样。四书五经翻得再烂,也不如讨得荆楚望族欢心重要,这让很多人内心异常向往昔日月旦评的盛况。

而马良所讲故事如此对他们胃口,让他们对马良心中谋臣排名也变得十分好奇。

至于结果能否服众,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了,毕竟最后砸的也不是他们的招牌。

后排刘备闻言,也是不免有些期待起来。

一个街头小说家,还真能盘点天下谋士?

啪!

万众瞩目之下,惊堂木再响,马良也正式开始盘点天下名士。

“荆襄九郡人杰地灵,又在刘景升之下休养生息十七载,而今名士云集,我们便先从此地谈起。即便刨除穷究学问不问仕途的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守节隐士,足列青史的谋士也是大有人在。”

“首先便是孙乾孙公祐,青州北海人士,博文好学,及冠便受学问大家郑玄赏识举荐州里,被刘皇叔征辟为官之后更是忠心耿耿,联袁绍,说刘表,合纵连横,刘皇叔多次能够化险为夷决然离不开此人的帮助。”

闻言,不少人微微点头,孙乾虽然名声不显,但郑玄和刘备可都是当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能被这两人如此赏识,足见此人的确有不凡之才。再加品性过人,也的确担得起名留青史的评价。

刘备也是含笑看了身旁的孙乾一眼,自己的左膀右臂能够被人如此夸赞,他的心中也是非常欣喜。

孙乾更是满脸震惊,郑玄可是终结了古今学派之争的当世大贤,门人弟子远超千人,举荐的青年才俊即便不满一百,也有几十,而自己只不过是其中一员,并无任何特殊之处,此人又是如何知道自己这段经历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