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李康的感慨2472(1 / 2)

“嗯嗯!对啊!”

李鸿运有些没反应过来,不知道钟天这是什么意思。

“没有,朕就是好奇,汉武帝时期有那么多的改革创新,这太宗时期是不是也有很多治国良策!”

钟天倒也没有遮掩,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太宗时期啊!其实在大的方面上来说,是将隋唐,如秦汉一般放在一起的,就像汉承秦制,隋唐两代在制度方面,也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像五省六曹制和三省六部制基本一致一样,在制度方面,太宗时期,更多的是完善。”

“哦?那是怎么将唐太宗和汉武帝放在一起比呢?”

大魏太子安逸有些迷糊问道。

“功业啊!汉武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那些改革么?不是!是开疆拓土的功业啊!大汉朝疆土在汉武帝手中翻了一倍,并且击败北方的匈奴,让大汉成为最强!这才是汉武帝刘彻最大的成就!”

“与汉武帝相比,唐太宗的武德更加充沛,毕竟太宗本身就是一个马上皇帝!手下的武将,光是打出灭国战绩的武将,一把手都数不过来,还都不是小国。

刚刚不是上传了《隋唐演义》么?虽然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且有着三分实七分虚的评价,但是闲暇还是可以读读的。”

说起李世民,李鸿运便想起了书架上面的《隋唐演义》,开始推销道。

不过他似乎是忘了,群聊中书架上面的书,是买断制的,李鸿运上传完后,其后不管是多少人购买,都和李鸿运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总之,唐太宗李世民,称一声雄才大略不为过,为了加强皇权,不仅仅是对尚书省动了规矩,而且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一把手——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也不在长设,而是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一样,加‘同中书门下’的头衔,来担任宰相。”

“妙啊!这样一来,相权岂不是又被大大的削弱?”

何明此时看着李世民的手段,恨不得拿个笔记记录下来。

现在的何明,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只要是能够削弱相权的手段,合不合适先不说,知道的越多越好!

至于以后用还是不用,那就要根据朝堂的局势,来做决定。

这一点,何明还是分的清的。

“反正君权和相权之争此消彼长,但凡有所作为的皇帝,对相权的打压就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想在他们手下当权臣,还是找个地方歇歇吧!”

李鸿运想起网络上有这么一个说法,那些穿越者们在秦皇汉武唐宗明祖时期,都是乖乖的当臣子,乖乖的当臣子,这是不是也说明,在这些皇帝们手下做臣子,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呢?

“第三个转变就是宰相办公机构的变迁了!要知道宰相办公机构,设置在哪里,哪個部门的权威就更重,因此,办公机构的变迁,也是人事调整的手段。”

“这个朕明白,继续往下说。”

对于李鸿运的这一个说法,聊天群中的皇帝们纷纷认同。

“在唐代宰相的办公机构,最初称为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又迁到中书省,并且改名叫中书门下。”

“原来这便是中书门下的来源,哈哈!有意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