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1 / 2)

“不是说明朝将宰相废除了么?那怎么还沿用到你的那个时代呢?”

大魏太子安逸疑惑说道。

“三省没有了,还有六部啊!”

李鸿运想到现在华夏内的诸多部门,无非就是将六部的职责进一步的细化分工,就是六部制的延伸。

“后来到了唐朝,效仿隋朝的五省六曹制,政事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将中枢三省中的内史省换了个名字,叫中书省,而尚书省下的六部变成吏、礼、兵、刑、户、工六部,三省六部的核心与五省六曹制基本一致。

所以通常说三省六部是在隋文帝时期确立。

对了,我去看看有没有三省一台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的关系图。”

李鸿运突然又想起了三省六部制下的全部机构,于是又跑去找了一张关系图,发在了群聊之中。

在这张关系图上,三省六部各自的职责,二十四司的具体分工,以及其他机构的作用,全部都汇总在一起。

“嘶——这样一看就明了了许多,各部门职责分明,哪里出问题就找负责人就行。”

卫国国君李康看到整张的概念图之后,当即发出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之前李鸿运讲得都太笼统了,而当真正看到三省六部制下各部分的职责划分之后,李康才真正感受到其中部门设置的精妙之处。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这个朕喜欢!这就是朕所追求的制度啊!”

最为兴奋的莫过于何明了,在看到三省六部制下,各个部分之间的职责少有冲突,对比着自己大晋王朝现在所施行的官制,然后看着三省六部制,是越看越喜欢。

“朕突然也想对官制动手了!这个三省六部制相比大燕的制度来说,真是优秀多了!”

大燕皇帝周峰同样是赞不绝口。

“不过三省分权,最终是不是也会造成互相扯皮,一旦有紧急事情,若是三省不能及时拿定主意,岂不是要误事?”

大靖王朝的钟天对这一套制度也是非常的喜欢,但是还是“挑刺”问道。

这倒不是钟天挑事儿,而是想要看看这样制度在后面有什么修补和完善。

“是哦!你现在讲的三省六部制是在唐朝,在唐之后,三省六部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大楚皇帝杨旗同样追问道。

“明朝废除了丞相,那明清两朝是以什么样的机构,来取代三省呢?”

大魏太子安逸最后也是好奇。

看到群聊中皇帝们的问题后,李鸿运叹了一口气,而后说道:“唉!三省六部制,从理论上来说是较为完美的,但是现实中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的!

其实在唐朝确立三省制度之后没多久,就慢慢的朝着二省、一省制度转变。”

见到李鸿运这么说,何明的眉头又不禁皱了起来,难道说这样的制度还不够好么?还是说还有什么问题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