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一桌席面(1 / 2)

赵祯面带笑容,经过其身边时,微微颔首示意。

少年郎愣了一下,下意识的低头,拱手行礼,待其抬头,赵祯已经步入阁子内。

她怔在原地,心中胡思乱想道:“这个人好生眼熟……我认识他吗?我为什么要给他行礼?”

对于赵祯而言,这是第三面,而对于她而言,这是第二面,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原来命运早已埋好了红线。

……

进入阁子后,赵祯径直走向窗子,边走边说道:“掌柜的,听闻你这矾楼第三层可以看到皇宫,是不是真的?”

赵祯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窗户,只见窗外灯火通明,街下车水马龙,目光看向远处。

赵祯看到了一队手持火把,在宫里巡逻的卫士,他们身上穿着甲胄,手里拿着长枪,腰间挎着弓弩,竟然真的可以看见宫内,而且看得很是真切。

掌柜的凑上前来,陪笑着道:“小公爷所言不错,我这矾楼乃是京中少见的三层阁楼,在这西楼顶层可以看到部分宫内情况。若是白天,客人可以登上屋顶,便是官家住的禁中也能窥见一二。”

赵祯惊讶的问道:“矾楼建的这般高,甚至可以窥探禁中,不会违制吗?”

掌柜谦恭的拱手对着宫里的方向:“官家仁慈,从不因些许小事而惩罚百姓。况且我这矾楼日进斗金,每日仅上交官府的酒税钱便超过了两千,若是拆了矾楼,每年可要损失不少商税。”

宋朝商税分为2%过税和3%坐税,也就是说,商税合计最高不超过5%,虽然官员在实际征收时会有些许上调,但不会高出太多。

宋廷每年征收商税所得高达800多万缗,此外还有各类官营专卖所得利润,每年也在3000多万缗。

明道元年,仅钱款一项就有4500多万缗,此外还有2300多万石粮食,240多万匹绢布,以及金、银、铜、铁、茶、盐、酒、矾、碳、柴、草等等实物收入。

(以上数据来自网络,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宋廷收的钱多,花的钱更多,简单来说就是:年年入不敷出……

钱都去哪儿了?这是个谜,赵祯也想知道。

“你这儿经常有人来看皇宫吗?”赵祯好奇的问。

掌柜的面带笑容:“对于宫里的情形,总是有人好奇的。小公爷您不就是其中之一。”

赵祯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平时他都是住在宫里,如今在宫外看向宫里,到是别有一番滋味。

“上菜吧。”

“小公爷稍等。”

掌柜的吩咐跑堂开始传菜,每次上两道,先上的是两道炒菜:炒白腰子、鳝鱼炒鲎。

炒菜初见于唐朝宫廷,到了宋朝,民间百姓也逐渐消费的起,究其根源在于,宋朝的冶铁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铁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使用石炭(煤炭)炼铁的技术,铁的产量和质量逐年增加,造出来的铁锅经久耐用。

很快,一桌席面上齐:鹌子羹、螃蟹清羹、炙肚胘、炙鹌子脯、牡蛎炸肚、鸳鸯炸肚、炒沙鱼衬汤。

算上前面两道炒菜,共有八菜一汤,额外又加了一壶羊羔酒。

这一桌席面,没有十两银子下不来。

宋朝的白银产量极少,每年进项只有不到一百万两,还要给辽国岁赐十万两,因此民间银价极高,一两银子少说也要拿2000~3000钱去换。

算下来,赵祯这一顿饭,最少吃进去2万钱。

宋朝禁军分三等,上等军月俸1000钱,中等军月俸500钱以上,下等军月俸500钱以下,这一顿饭可以给20个上等军足额发放一个月的工资。

“居京师,大不易啊。”

赵祯开始动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