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矾楼(1 / 2)

赵祯的授课时间不长,第一堂课只上了半个时辰(60分钟),而后便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身为讲武堂山长,赵祯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这很合理。

讲武堂的五百名军生以学舍为单位,分成了一百伍,每伍推举一人担任伍长,负责督促本伍军生在培训期间的训练与生活。

每十伍为一队,由教官担任队长,总教官王德用担任总队长,负责制订全程培训计划。

这一批军生的培训计划比较粗糙,上午两个时辰学习军事理论,下午两个时辰练习军事技术,晚上一个时辰进行体技能训练。

每月十四日和月底最后一日,以伍为单位组织综合能力比试,获得前三名的伍,将由赵祯亲自颁给冠亚季军旗,并允许其挂在学舍门前。

每月初一和十五可以休息,排名前三的伍允许结伴外出采买物品。

每人每月初一发放本月俸钱,每人1200钱,此外,培训期间的衣食住行全部由枢密院负责,军兵们不用交一枚铜钱。

另有诸般细则,不再一一写明。

讲武堂各项制度的确立,有些是赵祯提出的,有些是张耆和王德用提出的,均属于试行规定,后续会根据实际需要,增删修改。

上午在讲武堂办公室中处理了一些奏札黄票,午膳赵祯没有给自己搞小灶,而是跟军生们吃一样的,无论此举是不是作秀,总之,赵祯再次收割了一波人心。

……

下午,赵祯风雨无阻的带着三千亲从官出城,前往军营操阅兵马。

军权是皇权的基本盘,失去军权,皇帝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吉祥物,会被权臣们肆意揉捏,任由摆弄。

赵祯不想当吉祥物,他宁可自己每天辛苦点,也要牢牢握住刀把子。

只要赵祯的身影还会出现在军营之中,军兵们的月俸、禄米、衣装、被装、伙食、训练、军规、条例等等,一切军事制度就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

再好的军事制度,不去监督落实,就是废纸。

再差的军事制度,只要肯去落实,肯去改进,就总有一天能铸造辉煌。

军队战斗力就是这样,日拱一卒,日进一步,一点一点恢复,一点一点提高的。

……

从军营返回皇宫后,赵祯换装,而后再次出宫,这一次,他身边跟着的是任守忠和十三名亲从官精锐。

自从黑箱一事后,赵祯对张茂则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他觉得,张茂则这样的人,不适合当皇帝的跟班。

他太正了,凡事总想着维护公平、查明真相、不冤枉好人,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宦官。

宦官是什么?

宦官是皇帝家奴,是朝廷爪牙,是门下走狗,宦官是要给皇帝干脏活的,想出淤泥而不染,那就别做宦官。

文官是笔、武官是刀、宦官是狗,三者各有职责,各有分工。

对于皇帝而言,无所谓手下贤能与否、狡诈与否,只要其绝对忠诚就够了。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而皇帝评判忠诚的标准因人而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