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三代忠良147(1 / 2)

河东郡襄陵县,一身材中等,面容刚毅的青年正朝着自家祖父家里走去。

这青年乃是平阳贾氏后裔,刚刚年满二十的贾逵。

平阳贾逵氏祖上也曾经发达过,可随后还是渐渐没落。

贾逵的爷爷贾习学富五车,更擅长兵法。

可惜因为家世的原因,并没有贵人提携,只能终老于乡间。

贾逵少孤家贫,为了过冬,不得不故意借宿到大舅哥家里,天亮的时候,偷偷穿着大舅哥的棉裤离开。

而贾逵的大舅哥柳孚,也因为这一条棉裤而名垂青史。

贾逵从小就喜爱兵事,立志从军,常常带着一群孩童设部伍以嬉戏,让他的祖父感到吃惊。

贾逵祖父甚表奇异,许其:“汝大必为将。”

随后,贾逵祖父便开始口授兵法数万言,用以教他。

其实贾逵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祖父为了帮他扬名而特地做的。只是这扬名的效果并不咋样,至今为止,依旧没有入贵人和官吏之眼。

这次祖父喊他过来,也不知所为何事。

希望能是好消息吧。

贾逵走到祖父家,看见祖父正站在院门口等着他。

“祖父。”

贾逵走到祖父近前,弯腰行礼。

贾习点点头,对他这个孙子,贾习是非常满意的,只是可惜自己能带给他的帮助可就太少了。

两人进了屋子之后分别坐下,贾逵安静的等待着祖父的吩咐。

“这次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贾习沉默了一小会儿,贾逵则继续安静的等待着,直到贾习继续说到:“我拜托了昔日的一位好友,可以让你前往郡中担任长吏,你可愿意?”

贾逵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知道以他的名望,能够让郡中辟为长吏,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明显是祖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不过这也证明,贾逵的扬名策略算是彻底结束了,接下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就得看贾逵他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为人处世了。

这里就要说到东汉的特殊制度了。

像贾逵这样的名门望族,哪怕没落了,实际上也是有着不小的家底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这个意思。

但在这个家族中,也一样要按照血脉关系排列出远近亲疏,然后按照自己的阶级得到家族的庇佑和照顾。

有些大家族里的人可能会非常穷困,就好比贾逵这样,连条棉裤都没有。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和穷人一样了。

他们是寒门,不是黔首。

他们再穷困,也一样是可以做官的。

甚至连这种穷困,都有很大的可能是故意营造的。

东汉并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所以官员的选拔主要就是靠举荐。

可以是官员举荐,也可以是地方上有德行的人举荐。

要当官,就要有德行,想举荐人就要有德行,那么被举荐的人自然也要有德行。

所以,在考察中塑造自己的德行,就是寒门们最喜欢使用的手段。

既然已经穷困了,那么拒绝家族和他人的救济,营造人穷志长的人设,这德行不就这么来了吗?

只是任何事情一旦开始大众化,就不可避免的内耗起来。

到了东汉末年,各个世家大族都为自己嫡系子弟扬名而费尽心思,普通寒门就更卷不出来了。

贾逵如果愿意接受祖父给安排的郡吏,那也代表着家族对他的投入到此为止了。

除非以后贾逵表现出更大的才干和上升潜力,否则家族是不会继续投资资源到他身上了。

贾逵沉默了片刻之后,就决定接受祖父的好意。

“蒙祖父栽培,逵无有不从!”

贾习像是松了口气,点点头,露出一个笑容道:“我已经和郡中计掾说好了,让你去他手下为吏,汝安心奉公,总不会埋没你的功劳的。”

贾习随后给贾逵说起了在郡中为长吏的一些经验,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窍门等等。

贾逵也认真的听取着,这些可都是普通人闻所未闻的东西,能让他少走许多弯路,甚至帮他躲避一些陷阱。

就在贾习倾心教导,贾逵认真学习的时候,院外却是来了一队车马。

贾习和贾逵虽然厌恶外面的嘈杂,却依旧自顾自的说着话,直到院外嘈杂声响到了极致,同时一人高声大呼起来。

“贾公可在家中?”

贾公?

贾习和贾逵面面相觑,这是来找自己的?

能被称为贾公的,自然只能是贾习,而不可能是贾逵。

可又有什么人会来找自己这么个老儿的呢?

贾习从席位上站了起来,贾逵自然紧跟着也起身。

两个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透过篱笆墙一眼就看见院子外的轩车。

贾习可是识货的,年轻时也曾经在郡中担任过长吏,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州府征辟贤士的轩车。

只是不知这轩车为何会来自己家门口。

难道是来征辟自己的?

贾习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可转念一想,自己都已经年过五十,虽然也攒下了勤恳忠实,爱惜百姓的名声,可这名声又有什么用?

那州使站在院门外,看见贾习和贾逵之后,冲着他们行了一礼,态度谦和的询问道:“请问尊驾,可是平阳贾氏贾习贾休元。”

贾习这才确认,对方竟然真是找自己的。

于是,贾习赶忙和贾逵两人打开院门,将对方迎了进来,这才自我介绍道:“在下正是贾习,不知尊驾是何人也?”

那州使自我介绍道:“贾公,外臣乃是徐州州牧刘玄德之使,久闻休元公之美名,才干卓著,特领方伯之命,前来征辟先生为文学从事,还请先生莫要推辞。”

“这……?”

贾习有些懵了,徐州州牧?

这里可是司隶啊。

这征辟未免也太远了吧?

东汉的征辟一般主要是集中在州内,偶尔也可以征辟邻州。

可像刘备这样直接跨越了整个豫州,征辟到司隶来的,这还是非常少见的,但越是如此,倒是越显得诚意十足了。

“将礼物奉上。”

州使对着身后的州吏们吩咐了一句,随后三四个州吏从后面的牛车之中取出诸多的财货,有金饼,铜钱,绢帛、素罗等等,价值当有五万钱上下,可谓是相当重的征辟之礼了。

原本准备的礼物只有五千钱,是刘封特地做主,加到了五万钱,毕竟这征辟的可是大汉贤良,父子三代曲线救国,儿子之勇,临阵斩杀高贵乡公,殄灭曹魏,孙女之智,以一己之力祸乱晋廷,摧破大晋,堪称满门忠烈。

其实客观的说,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汉末家族发展脉络。

贾逵有德行,有能力,爱护百姓,重视民生,忠诚国家却并非忠汉。

到了儿子贾充那,依旧有手腕有能力有才干,却自私自利到极致,只求自己飞黄腾达,他人和国家如何,与他何干?

至于孙女贾南风,这简直是又蠢又坏又烂的典范,德智体全面负分,已经不能算是一个人了。

不过平心而论,贾逵当真是忠心耿耿,一心为国,而且才能卓绝,却始终因为家世、门第以及性格等诸多问题,到死都混不上一个州牧更别说中枢重臣了。

这也难怪贾充会极端到直接跳反到另外一个尽头。

倘若曹丕、曹睿父子俩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不要太过用人唯亲,给贾逵一些机会。说不定贾充都能变成国之干城也不一定。

毕竟历史上可是有过太多先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