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萬花齊放50(1 / 2)

紫華庭,丹庭。

巨大的紅色樓閣,成八卦形,坐落丹庭中央。四周三百尺內,種滿了赤芍。花期正盛。一圈芍藥田,如一匹攤開的錦布,將樓閣重重圍住。

時值清晨,花田裡,豐裕司的草木寺人正在澆水。寺人的白袍在一片紅花中格外突出。

花間小徑上,黃門令朱喜正與一位赤衣玄綬,高冠鳴玉的二品官員,有說有笑地走著。官員面容俏麗,是一位女子。

‘易太守此次進都,路上可好走?’朱喜問道。

‘比上次好多了。只遇到一次的山路崩塌,阻了幾日的路程。除此,還算順利。朱老腿上的歷節病可有好轉?’易君鸞道。

‘多謝易太守記掛。今年鹿都的雨水比往年多。風寒偶有發作。還好吃了聖上賜的桂枝芍藥湯,身子暖了,疼痛減少。唉,老身這副老骨頭,終究是越發沒用!過不了多少日子,就要跟皇帝請辭了!’

‘你不在,宮裡可不就要亂了?聖上才不會讓你走。’易君鸞笑道。

老黃門令告老的話語,易君鸞都聽了好多年。可每次來述職,依舊會看到老人熟悉的身影。

兩人說著每三年都說一遍的客氣話,穿過花田,來到閣樓門口。

朱喜止步,在易君鸞耳邊道:‘易太守,今早走的是震門。’

易君鸞點頭,看向眼前偌大的樓閣,歎道:‘朱老除了照顧聖上,還要‘照顧’這御書房,實屬不易!’一邊說,一邊按照禮節,將腰間佩劍取下,交給老寺人。

原來,這紅色的八卦形樓閣,乃御書房。從外面看來,與其它丹庭的建築一樣,皆赤木紅牆。可裡面,卻大有乾坤。此樓出自南宮家機關師,朱申晴之手。朱申晴乃開國元勳之一,是聞名遐邇的大機關師。御書房,是他親手所造,其中傾注了他畢生所悟的機關秘術。

進入書房大門,乃一環形甬道。順著甬道走,沿路會經過八扇門。

八門中,只有一門可容人安全進出,名‘活門’,其它皆‘死門’。

這唯一的活門,每日皆不同,在八門中來回變換。不知者,踏入死門半步,立馬萬刃穿身!

這活門變換的機栝,乃禁中至秘。任何時候,只有朱申晴的傳人和皇帝知道。

御書房內,有最機密的國事文件,既是皇帝的辦公地方,也是皇帝休憩之地。歷屆皇帝,無有例外,大半輩子都是在御書房度過的。因此,此樓,決不可破!

話說,大機關師朱申晴造好御書房,為方便修護,留在紫華庭,當了寺人。過世前,才將御書房的機關秘密,傳給後人。如此一代傳一代。到了朱喜,已是第十五代。

方才朱喜所說的震門,便是今日的活門。

易君鸞抬腳,正要入樓,又聽朱喜道:‘皇帝昨夜與戶部通宵查賬。戶部顧侍郎剛剛才離開。皇帝不曾歇息,精神難免差些。’

易君鸞向朱喜投去感激提醒的目光,走進御書房。

甬道有一個高高的房頂,每五步的距離,掛著一盞琉璃燈。擦得發亮的木地板上,每三步便是一盆芍藥。明亮安靜的通道,裝飾典雅,讓人一時忘記身處在重重機關之中。

‘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這些花.....’易君鸞看著周圍的盆花,心中琢磨,不一會兒便找到寫著‘震’字的門。

她輕輕推門。門無聲開啟,出現無數高大的木櫃,宛如參天大樹。櫃子整齊分列排布,上面一格一格,放滿書卷。

走過‘書林’,來到一處空地。一盞五人環抱的七層琉璃燈吊在半空,氣派非凡。

空地四周皆是書櫃聳峙,不見窗牗,卻因巨大吊燈,亮如白日。

空地中央擺放六張書案,眾星拱月般,圍著一張紫檀木桌和坐榻。紫檀木桌擺滿文書。案前坐著的中年男子,左手持書,右手扶頭,正在假寐。

男子劍眉微蹙,俊容上的皺紋愈發明顯。易君鸞方才的愜意消失,眼神頓時冷峻。看著彷彿睡著的男子,心中掠過無數想法。

男子正是瑞武。

忽然之間,瑞武龍軀微震,睡眼輕啟:‘你來了!’語氣難掩激動之情。

易君鸞平靜心神,拜道:‘易秀,參見聖上。’

‘平身,坐吧。’瑞武見易君鸞臉色微微發紅,關心道:‘習慣了方州的雪峰。君鸞必是覺得鹿都的夏日酷熱難耐吧?’

‘臣無恙。’

瑞武忍不住打了個哈欠,哂笑道:‘唉,熬了半夜,身子就乏。孤不比當年了!倒是君鸞,十年如一日,和當年殿試時一樣。’想起十幾年前,聖王庭上那個靈氣逼人,風采壓過一眾男兒的青衣少女,瑞武四肢百骸彷彿又來了精神。

‘非也。陛下為國事徹夜操勞,愛民之切,臣思及自身,因而汗顏。’

‘你過謙了!方州雪災後,近來饑民漸少,民生漸穩。上繳的皮草木材,每年增長。鎖門關竣工在即。方州對神女,敬愛之餘,歌功頌德!這些都是駐留方州的焦御史所奏。你,何須汗顏?’

‘荒年的方州百姓得以喘氣,全賴陛下減免賦稅的仁政。秀不敢居功。再者,秀實有失職。易氏族人恃著不易宮的名號,偷竊官木,欺詐百姓。秀治家不力,有愧百姓!’

‘哦,你說的是那樁刑案......’瑞武想起不久前看過的奏書:‘今年刑部的秋決复核。方州有死囚十人,其中一人姓易,說曾是震南侯的侍從。那易姓囚犯,果然是不易宮的人啊!呵呵,君鸞不必擔憂。哪一家沒有養幾隻老鼠?’瑞武眼中閃過一絲曖昧,笑容不減。

易君鸞心下微震,俯首道:‘陛下寬宏。’她神情恭謹,微翹的鼻子上沁著細汗。瑞武瞥見,怦然心動,正想起來走到她身邊,活門又進一人。

此人個頭不高,身上所穿的,是與易君鸞同樣的二品官服。瑞武見到此人,半起的身子又坐下。易君鸞看到此人,則臉色略變。

‘陛下!’顧映月托著一木盤子,笑盈盈地道:‘哦,易太守也在啊。’

瑞武與顧映月通宵對賬,見他歸而復返,奇道:‘顧二郎,你不回家睡覺,怎麼回來了?’

‘臣方才回到黛庭,見手下送來些慶州魏鎮的柿脯。這可是在鹿都難得一見的慶州特產!臣不敢獨享,拿些過來,獻與陛下。朱老方才已用過銀針。’顧映月舉了舉裝有柿脯的木盤,將它放置皇帝的桌上。

‘顧卿有心了!’瑞武拿起一塊柿脯,卻先遞向易君鸞:‘君鸞也嚐嚐。’

易君鸞連忙上前,接過柿脯。

瑞武拿起另一塊柿脯,若有所思道:‘還記得‘金粉美人’來鹿都的那年?’

易君鸞一怔,原本莊重的表情輕鬆下來,微笑點頭道:‘臣記得。’

顧映月不明所以,道:‘金粉美人?’

瑞武笑道:‘顧卿當年還未入太學。是你兄長‘天驕府’,入學的那年。那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年,鹿都來了一位西府商人。說自己帶來一位傾城傾國的金粉美人。皇孫貴冑,爭相一親芳澤。一擲千金者,不計其數。商人有詩一首,說誰能從詩歌中,猜出美人每日必不可少的三樣東西,便可抱得美人歸!那詩,是什麼來著......’

見皇帝苦思冥想,易君鸞接道:-

‘家山謬說霜石良,未若銀椑遠擅場。

甘似醍醐紅汁蜜,寒於瑪瑙碧碗香。

粉面博士空題葉,赤舌文園卻屢嚐。

不識梁侯底處所,歸故黃花高木涼。(9)’

瑞武拍手道:‘不錯!顧卿,你倒是猜猜,美人每日最喜愛的三樣東西是什麼?’

顧映月撚鬚琢磨,半日後笑道:‘莫非是美酒,寶石,讀書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