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徐午阳54(1 / 2)

滚滚江河东流去,浪花淘尽英雄。大周对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军和士卒从来都不曾有过亏待,一方面源于他们都有着泼天的功绩,另一方面则是想借助此举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英雄,势必会得到其相应的待遇,而且是厚待!

大周治下定安、石桥、陇西、洛水、平沙、博陵、天都、午阳、淆东、剑南、祁水、襄南十二郡镇,除了石桥镇因为其独特位置的原因破格与其他大郡并列,其他十一个皆是地域广博、物产丰饶之所,十一个郡守中沙场宿将足足有六个,周君对于老将们的厚待可见一斑!

午阳阡陌,道出午阳,地处大周正中的午阳郡东临肴东北接洛水,南面是有着“天下兵器皆出剑南”之称器都剑南,至于西面则是大周国都,天都!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由此午阳郡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马车往来,再加之午阳盛产粮食地底富含矿脉,午阳徐家更是以倾尽家资的大魄力牵头创建了横贯五国的驼山街,五国血脉由此融会贯通四面八方的来客更是络绎不绝,午阳的繁华直追大周天都!

在午阳,徐家就是定海神针!来往的客商若是在午阳遇上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提及自己认识徐家的谁谁谁,阻碍大多都能迎刃而解!

周君之所以能够容忍徐家做大,虎视眈眈的妖族居功至伟,除此之外还因为一个人,那便是硕果仅存的徐老将军,徐闻!这位徐老将军可不是一般人,草芥出身无依无靠却愣是硬生生的扛起了天塌的一角,虽然后来未能裂土封王可那也是少有的和安平王共事过的将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历经血与火!然而徐闻的成长历程无疑是充斥着辛酸与困苦。

徐闻出身名门望族,那时候的徐家在午阳已经算是颇有权势,家有良田万顷田客之多更是数不过来,徐家家主徐济在国难当头之际不遗余力的将家中产出的粮食送往前线,上代周君大喜之下送了徐家一副急公尚义的匾额,时至今日依旧挂在徐家的正厅之上。

然而徐闻是奸生子并不受长辈待见,徐闻的父亲徐长清是长子不假却也是个纨绔子弟,游走于烟花柳巷声色犬马自然是一把好手,至于有过多少子嗣,恐怕就连他本人也不知道。

徐家家主徐济是个明事理之人,儿子当甩手掌柜老子免不了要收拾烂摊子,由是徐济给了母子十亩良田任由娘俩打理,母子俩的生活至此总算是有了保障。

只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年徐济便驾鹤西去了,与老大不同老二徐长明擅于经营,家中的桩桩件件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老三徐长宇则是擅长人际交往,来往之客有口皆碑,相传在那时徐长宇便已经在筹谋驼山街一事。

作为徐闻父亲的徐长清虽说是个浪荡公子整天游手好闲,但怎么说也是家中的嫡长子,就想着理所应当的继任家主之位,哪成想徐长明、徐长宇根本就没有将他这个大哥放在眼里,熟视无睹!

才不堪任焉能服众?三兄弟遂是兄弟反目。

作为长子的徐长清小的时候自然跟随父亲见过许多的达官贵人,本想着凭借依靠这些权贵之手让自己这个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坐上徐家家主之位,不成想每每登门拜访都会吃闭门羹。那些个达官贵人又怎会在意徐长清的这个嫡长子身份,自徐济死后就早早的更换了门庭。

可对此心中最为愤懑的还是徐长明,虽有万顷良田在手却无论如何也抵不住徐长宇的蚕食。徐长明心善、耿直,不屑于耍那些个见不得人的手段,最像其父徐济却唯独少了手腕。

徐长宇长袖善舞,虽然年纪最小,实际上却是最有城府的那个,因此徐长宇并没有将二哥手底下的那万顷良田看在眼里,徐家虽然是靠此发家,但若是世代将眼光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徐家难能有什么大发展,土里刨食难不成还能地里刨出来金子、灵石不成!何况大周律法早已言明,境内所有的灵石矿脉都归大周所有,就算是哪天真的刨出来,那也不是自己的!

徐长宇真正在乎的一直都是徐家家主之位:上有君上垂青,下有地利可依,来来往往的是车队么?都是钱!

但徐长宇这么想,那些抱团取暖的镇守们可不这么想,就单个而言每位镇守辖下都有着徐家或多或少的田地,镇守们若是想过的轻松惬意些,实际上还要倚仗徐家,既然徐长宇已经成了徐家家主,那么徐家的万顷良田归到徐长宇名下也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徐长明力所不及的麻烦事也就一桩桩一件件的接踵而来。

万顷良田终有尽,怒火汹燃海不济。徐长明做了所有的尝试,可终究是无济于事,万顷良田还是归了徐长宇,徐长明也在不久之后吐血而亡。

徐长明的死对于嫡长子徐长清的触动极大,嫡长子的身份固然是很好的先天条件可也无法泽福一世,至此徐长清也就断了跟老三争夺家主的念头,大势不可逆!

徐长清虽然已经死心,可大手大脚的他怎么能习惯于普通人家的柴米油盐,徐家每个月给的那点钱哪能够他生活?每个月一千二百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横财了,对他徐长清来说远远不够,眼下的生活早已算不上是挥霍了,至少徐长清是这么认为的。

也不知道徐长清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老爷子生前的时候竟然给了他的那些奸生子们一人十亩地,放在以前徐长清徐大公子自然是看不上这些的,但是现在,这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正妻侧室那里就不用想了,她们本就不待见徐长清,自从老爷子撒手人寰之后,各个都回了娘家,但是那些奸生子那里就不一样了,那些女人本就出身低微,没什么好顾忌的,他今日虽然落魄了可那也不是她们能够反抗的,于是,徐长清的手上又有了八十亩良田,将这些良田全部变卖徐长清也随即销声匿迹。

后来有人说曾经在博陵郡见过一个乞丐颇似徐长清,也有人猜测徐长清的银子早就花完了,很可能已经不知道死在哪儿了。各种猜测五花八门、丛出不穷,当然这只是众人茶余饭后嚼舌头,徐家从来没有出面澄清过。

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十亩良田,徐闻娘俩只好四处流浪,找徐家救济?且不说娘俩能不能进去徐家大门,就算是进去了,以徐闻娘俩的身份只会招来更多的耻笑和侮辱。

徐闻的母亲出身于一个很是偏远的山沟,虽说有家,可也早已似无家之人,一个未过门的黄花闺女却带着孩子,孩子的爹是谁?女人干了什么事让那男人能连儿子也一并抛弃?本就是有辱门楣的事,有家似无家。

女人心灵手巧,刺绣女工的活很是拿手,虽然没有落脚之处总算还是不愁温饱,只是偏偏这女人还有着几分姿色,更是被一个绸缎庄的大掌柜看上了,想纳女人为妾,而条件是任由她的儿子自生自灭。彼时的徐闻已经八岁了,有那么个不靠谱的父亲让八岁的孩子懂事了不少,徐闻也曾劝过母亲可换来的却是一巴掌,打完一巴掌之后娘俩抱在一起痛哭,母亲虽然一句都没说,但当时的情景徐闻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得罪了绸缎庄的老板,女人再也接不到活儿,娘俩再次过上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而且正是这一走,女人身患重病暴毙途中。

终于解脱了,可是女子很不舍,真的很不舍!那一年,徐闻十一岁!十一岁的疯乞儿!

徐闻疯了,至亲两个字怎够诠释母亲在他心中的地位,不够,远远不够!母亲是一座大山,虽身形瘦小却能够遮风挡雨。对于徐闻来说,母亲是他活下去的信仰,同时也是充斥着希望的明天,只是那天,信仰崩塌了所有的希望被尽数抽离,十一岁的徐闻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他疯了!

像是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也像是人人喊打的丧家之犬,幽魂一般的乞丐四处游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状若疯魔,就连抱团取暖哦的乞丐们也不屑与之为伍,因为这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就算是蜷缩着身子被一众人拳打脚踢也只顾着抱着抢来的吃的狼吞虎咽,甚至不惜丢掉性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