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娄半城的炒股逻辑238(1 / 2)

1972年3月13日,星期一,晴。

中、鹰关系破冰,港岛再次沸腾。

无数外资涌入港岛,港岛股市、楼市疯涨!

而变现最快的股市,就成了外资和港人的追捧对象。

再加上先期炒股的人收获颇丰,过起了鱼翅捞饭、鲍鱼煲制的奢侈生活。

更有甚者,在股票交易大厅里拿出一张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一副不把钱当钱的暴发户模样;这消息一经报道,刺激了无数新老股民。

这不,就连当初信誓旦旦的股票经纪陈淑婷都动摇了,在跟唐欣汇报了当天的牛奶公司报收价格后,在电话里多嘴说了一句,“张太太,地产股这么火爆的涨势,就连我都想辞职炒股了,你真的不考虑换地产股吗?”

唐欣坐在客厅沙发上,笑道:“小陈,我先生已经提点过你两次,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什么时候卖股票,我会打电话给你,希望到时候还是你为我们服务。”

唐欣挂断电话,对客厅里的嫂子们说道:“这波股票行情就是这样,外资为了躲避镁元贬值风险,加上港元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就纷纷冲进了港股。”

“可是,港元一直跟鹰镑挂钩……”

“你管它跟谁挂钩,我们又不炒外汇。阿欣,现在股价这么高,你说我们买哪支股票?”

“我倒是想跟着你们买牛奶公司的股票,可66块的价格也太高了。”

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中,年过花甲的娄半城坐在“红星五金制品厂”的车间角落,戴着眼镜看当天13号的晚报,旁边还有一个收音机放着股票新闻。

“确定!”娄家大儿娄文儒急忙点头,“他说,如果你不相信,他可以不要钱,改要我们公司的10万股,但我们的总发行股不能超过100万。”

没多久,隔壁工业大厦里“红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娄家大儿娄文儒、娄家老二娄文军就端着一个铁饭盒,进了五金车间。

“阿山,过来吃饭了!”娄晓娥朝一个正在指点工人技术的中年男人喊了一声,然后就跟她妈去了娄半城那边。

“我也不知道,和平买了牛奶公司的股票后,就只交代我在今年11月底之前,找机会卖掉,然后就不炒股了。”唐欣半真半假的解释道:“他还说,港元升值后,外资就会各显神通逃走,让我到时候不要贪。”

没多久,娄晓娥牵着一个3岁小男孩,提着一个饭盒,跟同样提着一个饭盒的娄谭氏来到车间。

“今天的收盘价是72块!”唐欣笑嘻嘻地补了一刀,让你们过年的时候,一个劲的为我好!

“去给你大哥、二哥打电话,让他们过来。”不等娄晓娥放下饭盒,娄半城就给了她一个命令。

“爸,你想通了?”娄家大儿娄文儒快步走过来,急切说道:“时不我待呀!爸!只要我们家公司上市,就能融资扩大生产,就能……”

港岛荃湾,11号工业大厦。

……

“现在的股票不是你那样玩的。”娄半城挥手打断了大儿娄文儒的话,皱眉道:“你确定你那个朋友能帮我们在九龙证券交易所上市?”

“给他12万新股,我要把纺织厂和五金厂打包上市!”娄半城将报纸丢到一旁,端起饭盒,就在车间里吃了起来。

自从逃港后,娄家几百号人的生计就成了大问题。

虽然内地的原料供应没断,但供应的不仅仅是他们一家纺织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