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良将39(1 / 2)

见皇帝干脆利落的给出了决断,几人都有些惊喜,毕竟上次说到宁锦皇帝并未有任何调兵之意,本以为还要劝说一番。

“圣上,自古将相不和乃是大忌。”虽则见皇帝对军机大事如此干脆有些惊喜,但一旁的李国普知道满桂的性子,更知晓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故而还是出言提醒皇帝。“满桂将军勇则勇矣,然其性情粗狂,与袁崇焕和赵率教均有不谐,让其前去支援,驻扎前屯待机还好,直接调入宁远,恐怕阵前意见不一,反而误了军机大事。”

“圣上,臣以为李公之言不可不虑。满桂勇则勇矣,然其祖上不过是来投之......人,未沐教化,家风难免鲁直,此时派去宁远,恐事有不谐......”听到李国普的提醒,张瑞图也出言附和,但话说得比较委婉。

黄立极等人闻言也升起些担忧,抚须沉吟。

“嘿,还真是......”王战想到了李国普、张瑞图担心的是什么,也不禁摇头失笑。

调去前线这几员将领中,满桂是小兵卒出身,今年才三十三岁。

小兵卒面对鞑虏时是没有选择的,让站在前排就得站在前排。满桂能活到现在,无论是最初的做了许多年的小旗、百户还是现在的总兵官职,都是凭腰后的硬弓、手中的钢鞭在战阵之上、死尸堆里讨取来的,故而向来勇猛敢战、积极求战。

也许是因为本身起于卒伍,满桂平时对麾下士兵很不错,立功得了赏钱也很愿意分给部下,因此甚得军心。

但满桂除了这些优点,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心眼有些小。

在彼世己巳之变时不能听孙祖寿的用兵建议,导致孙祖寿与他只能各自分兵驻守,结果满桂军阵不支之时,还是孙祖寿不计前嫌地杀出重围去救他,救援途中孙祖寿额中流失,壮烈殉国。

殉国这件事在大曌当然还没有发生,不过满桂现在与袁崇焕、赵率教的矛盾人尽皆知,而且知道的人都觉得满桂不会让这些矛盾淡去,要不然朝廷也不会让满桂驻扎山海而不是袁崇焕所在的更靠近前线的宁远。

偏巧袁崇焕也有一股执拗的蛮劲,十分不喜满桂。好在他关键时刻分得清楚,知道谁真能帮着打仗,所以还是请求朝廷让满桂出关。

不过对于满桂和袁崇焕、赵率教之间的矛盾,王战觉得,在一次调入四员大将的情况下,孙祖寿、尤世禄、尤世威和宁远本地出身的祖大寿,足以平衡满桂的性子,绝不至于影响到袁崇焕的军令贯彻。

尤其是尤世禄、尤世威二人,出身世代将门,都是文武双全之人,资历虽不老,威望却都不低,且与满桂都别有交情。孙祖寿更是被时人称为“一钱不取,廉勇绝伦”,满桂当不至于过分。

想到此处,王战心中一动,随即暂且放下。

“圣上......”黄立极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说到满桂皇帝为什么忽然失笑、失笑之后又不说话。

“诶......黄爱卿、张爱卿,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大人们这回可都差了。满桂将军不是传的那样,他是我地地道道的汉家儿郎,不是你们想的什么北虏。再者说,我大曌的总兵识字的不多,粗鲁无文的可不只满桂,心眼大小也和族属没什么必然联系。恭顺侯一家是明确无误早年从西域来投的草原一部,还不是忠烈死节?爱卿多虑了。”

考虑到满桂终究是敢战的总兵,张瑞图说的略有隐晦,只说来投之人,却不说具体什么人,但王战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大曌朝廷上下对于满桂的小心眼都知道,有人就说满桂是祖上投降大曌的北虏,所以才粗鲁无文小心眼。

王战看彼世《明史》上也说满桂是北虏。对此种说法,王战是嗤之以鼻的,心眼大小和族属有什么关系?

“哦?圣上,微臣斗胆,愿闻其详。”张瑞图有些惊讶于皇帝的说法,黄立极等人同样如此。

“这回你们可不如朕了!”看着几位重臣,王战故意略显得意的说道,“满桂不但是汉人,而且还是我华夏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妫姓后裔。舜有后代名为妫满,周朝初年就封于陈国,妫满后世子孙中有以名为姓者,从此便姓满。几千年以降,华夏版图不断扩大,自有族人流散四方开枝散叶。满氏望族多居于山阳与河东,河东诸位爱卿皆知,是我上古华夏的主要源流之一,尧、舜、禹皆曾建都城于此。而满姓其中一支就到了山东兖州府峄县,满桂就是峄县的。”

王战说完,洋洋得意。

看着得意的皇帝,几位重臣都有点惊讶的闭不上嘴——皇上这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

王战当然不是现在看来的——峄县就是后世的枣庄,枣庄市一直有满家庄。河北与山东也有不止一个满家庄。

王战还知道彼世这谣言的最大来源在于满桂与赵率教交恶。

彼世宁锦大捷之后,因为不敢救援锦州,袁崇焕七月份被弹劾回乡,功劳俱被魏忠贤一党瓜分,喜欢满桂却讨厌赵率教的王之臣再度得势,担任辽东督师。

王之臣上任便上疏弹劾赵率教,与此相对,赵率教的女婿严云从便也恶言相向,向朝廷上疏说满桂是“西夷孽种,冒建高牙”。从此,流传之谬种被奏疏坐实,也被明史编者采信。其实,这奏疏根据的本就是无据谬种。满桂亦曾专门为自己身世上疏辨白,“从谓臣西裔孽种,冒建高牙,臣原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以祖职世居宣府前卫”。

“圣上所言似乎真是有理,北直隶现在还有妫水。”听了皇帝的话,李国普这个北直隶人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