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有方30(1 / 2)

刚刚被任命为副小旗的士子也被皇帝的话大大震撼:立功受赏、封侯拜将当然人人都想,但要有命才行,而台上的皇帝是如此的爱护,拿咱们真当亲人看待啊。

“现在,剩下的人谁想当小旗,自告奋勇,比武决胜。只比拳脚,不比兵刃,可以打倒,不可致残致死。”王战打断了他们的胡思乱想。

单打独斗的武功在结阵而战时用处不大,但在平时树立威信镇住下属时很有用。

战阵之上,要求的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万人如一。发挥的是团队集体的力量,没有什么个人闪展腾挪的空间,除非是陷入了混战。

听了王战刚才的一番话,众人精神面貌不能说一时之间就脱胎换骨,但绝对是有所不同了,士气高涨。此时听到号令,立时纷纷出列放对、拳来脚往。

经过一番比试,绝大部分胜出者都是锦衣卫和军卫出身,毕竟这些人都是习武的,平时吃的也比流民好,虽然也穷,但至少吃得饱有力气。

不过流民中居然有五人胜出,这五人不只身形高大,力气十足,拳脚功夫也明显非同一般,显然是有家传,要么就是拜过名师。这要是吃上几天饱饭,在这群人里必定出类拔萃。

最令王战惊喜的是居然有五个内官太监也胜出了,这五个身形都不弱,但明显是拳脚身法更灵活,而不是单纯靠力气大。凭这种身手,若是用上刀剑之类的利器,杀伤力必定暴增。

王战不由心中暗喜,自己对内官太监可是有急用的。

“无论是小旗还是副小旗,不要以为自己当了官一直可以当下去。现在没当上的也不要灰心,朕会每个月全体考核一次,小旗、副小旗谁达不到朕的训练要求,谁的小队练的稀松,谁就要下去,换练得好的上来。不论是谁,达不到朕的训练要求的,月饷减少五钱银子,晚饭减少一两肉”面对一众糙汉,王战高声说道,“小旗,每月一石米二两银。副小旗,一石米一两五钱银,镇抚官、宣导官,一石米一两五钱银,军卒,一石米一两银。三个月大考核之后,还要细分军饷高低等级。”

听到军饷待遇,众人尽皆大喜,只是对镇抚官、宣导官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镇抚官不知道是怎么选拔任用,宣导官更不知是做什么的,没听说过,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

接下来,王战让内官太监也自告奋勇,从中选了识字的充任军法镇抚官和宣导官,哪怕是识字不多的。

名义上是自告奋勇,实际上就是被太监们包圆了。

宣导官,本职当然是宣讲忠君爱国、华夷之辩、勇毅先烈、民族自豪,引导将士的思想。

镇抚官执掌军纪军法。

这两个职务,在可见的将来,王战都打算让太监担任,直到有一天太监彻底消失。将来这些军法镇抚官和宣导官将会以王战新军制的把总营为存在单位。

对这些和接下来的一切,王战都已经梳理出了既定的方略。

在王战的设想中,一方面,战时,军法镇抚官与宣导官归军事主官管辖,宣导官与镇抚官、参谋和军事主官构成一个阵前决策的小集体,参与阵前军议。与参谋一样,可以建议但无权干预军事主官的决断。另一方面,宣导、镇抚、参谋和军事主官,只有在战时才是以军事主官为领导的集体,非战时,他们四个虽仍在一起,但各有垂直的领导体系。军法官、宣导官和参谋的升迁与调动主要归将来的宣导部、军法部、参谋部,三部与兵部沟通协调后,随时调动、随机组合这些人员。

军法镇抚官、宣导官既可以监督主官,避免了军队一将独大、尾大不掉的可能,又不能左右军事决策,避免外行指挥内行,自身的升迁还不受主官挟制,如此设置,可谓是扬长避短。

如此设置,也形成了未来庞大军队的基本雏形。

众人听得王战让太监当军法镇抚官执掌军法倒是没什么想法,皇上的家奴替皇上看家理所当然,边关不是就有镇守太监监军吗。宣导官则有些新鲜,现在也知道了是干什么的,皇帝用太监担任也是正常。

众人念头回转,回到了皇帝宣布的军饷上,均是面露喜色。

王战给的军饷不是最高,比卫所的军户高,比边镇最精锐的战兵、各将官蓄养的家丁要低一点,属于中上等。只是这其中的一石米却是让众人心安,要知道,青黄不接时,一两银子可买不到一石米,若是赶上旱蝗灾年,十两八两银子也不过能买到一斗米,一石米能高达八十两银子,因为在那种时候,米就是命。如今皇上给发实实在在的一石米,这就可保全家老小不挨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