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惊艳 1 徐光启171(1 / 2)

“马渡江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散朝之后,徐光启回到住所,吩咐老仆多点了两只蜡烛,迫不及待地就打开了皇帝赐予的书册包裹,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本《农学》。轻轻翻开,里面的扉页就是这首诗,他便念诵了出来。

略微一思索,他便想到了出处,这是本朝开国洪武太祖的诗,名为《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写这首诗的时候太祖正在和陈友谅苦战,尚未一统天下。不过虽未一统天下,诗中提到的咸阳却表明了洪武太祖的雄心:必定要像定都咸阳的大秦一样六合一统。

最终,洪武太祖击败了陈友谅,平定了天下。

而平定了天下之后,洪武太祖也曾有心迁都于大一统皇朝都曾建都的关中。为此,在洪武二十四年派太子巡视陕西,当时的御史胡子棋也上疏“......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若关中也”。而太子从陕西回来后也奉上了陕西地图,且“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太子此事作为旁证也表明,太祖是确实想要迁都于关中的,毕竟关中富庶,华夏历代大一统的皇朝如秦、汉、唐皆定都于此,以洪武太祖的雄心,当然想像秦皇汉武等大一统的雄主一样。只是不久太子就病死了,太祖也因此没了迁都的心情,迁都之事也便不了了之了。

徐光启对这些历史掌故都是知道的,只是不知皇帝为什么把这首诗放在了《农学》的开篇:这似乎有些不搭呀?是皇帝为了表明励精图治的决心?若是这样,听孙承宗说皇帝还写了一些兵事方面的书,似乎放在那些兵书里才合适。

他再次仔细的看向诗句,发现字体是极其工整的楷书,大小完全一致,间距完全一致,略一思索便反应了过来,这应该是皇帝在西苑的印书坊用活字印制的。

“我说嘛,皇帝无论如何‘天启’,这字体却必须要十几年工夫才能练出来,断不可能一夜如此。”徐光启不禁哑然失笑,随即又因为君子慎独而在心里自我批评了两句,肃容自警。

自警之后,再看这铁画银钩、极其工整的字体,看着那油黑发亮、没有任何缺漏白点的墨色,他对于皇帝对格物实学的重视更多了三分体会。这字的质量与以往看过的一些印制书籍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无论是字形还是墨色,都堪称完美,显然这活字雕刻得甚为规整,而印书的墨也是新钻研出来的技艺所制,断然不是平时所见的墨。

略略调整念头,暂时放下心中对新墨的思索,继续向后翻去。

这一翻就陷了进去,再也停不下来,连老仆两次三番的来请老爷吃饭都被他挥手打发了。

“民为邦本,无农不稳。”

农学一书中,正文第一句就是这八个字。

看到这一句,徐光启便是眼前一亮:这第一句就道出了江山社稷的根本。民变缘于饥寒,兵乱缘于缺饷,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一切都流于清议空谈。

王战不是农业专家,所说的东西只能讲大方向,但是书中的东西也足够让徐光启这个此时的农业、机械大家惊艳。

书中着重介绍了生态理念,循环经济,复合养殖以及红薯、紫花苜蓿等作物,还有耧车、水排、轮式大水车、龙骨水车等机械,对于正在整理《农政全书》《火攻要略》《制火药法》初稿的徐光启来说,颇有启发。

“耐瘠地、产量高,是足食保民的优良作物......”

皇帝书中的金薯亦令徐光启大为惊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