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文宣 1 阮大铖165(1 / 2)

“阮大铖,朕任命你为文宣部右侍郎,暂领部事。”

就在群臣的目不暇给中,王战的任命宣告了又一个新部门的成立。

若说方才那几个部门大致还在群臣意料之中,毕竟从皇帝近两月来所行所言中多少都有些了解,那这个文宣部就完全出乎意料了。他们从未想到会有这么个部,也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是接着安排徐光启。

文宣部?只能顾名思义了,不过朝廷有报纸,要这文宣部何用?徒费公帑么?以现在的圣上,显然不可能,那......群臣只能把疑惑暂时压在心头。

无论有多么出乎意料,阮大铖被任命为文宣部侍郎,多少让阉党一侧缓过些精神来,尤其是魏忠贤、崔呈秀等人,再次在心里确认,皇帝就是要做事,不分哪一党。

东林一侧却是如鲠在喉,大为不解:圣上怎能任用如此反复小人?

虽然阮大铖没有像毕懋康那样直接就成为尚书,令众人比较欣慰,但东林诸人很清楚,这文宣部乃是初创,并无其他人,侍郎必定会署理部务,何况皇帝已经说了暂领部事,这......

不同的心思中,满殿朝臣齐齐望向了阮大铖。阮大铖虽未回头却感觉如芒在背,但是心中对官位的渴望、心念一朝达成的激动压过了后背的刺痛,定了定激荡的心神,他稳住身形步履,出班叩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微臣得圣上看重,再次简拔,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圣上、为社稷、为万民尽心竭力,必不负圣上所望。”

阮大铖今年四十一岁,加之本来就家境富裕、生活优渥,是以丝毫不显老。略高的身材,腰板挺拔,冠玉般的面容,眉目清朗,三缕长须疏密合宜,整个人除了眼神有些过于灵动,几无缺欠,因此他这一拜几可称是玉山倾倒,虽是感激涕零却仍不失风采,王战看了也不禁赞叹。同时也再度讶异此人性情与外貌的大相径庭。

阮大铖是安徽桐城人,本来是东林党高攀龙的弟子,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与东林左光斗为好友。之前的首辅方从哲引史继偕等人入朝为阁老,这些人皆非东林之人,东林党当然要将这些人逐出朝堂,于是便掀起了激烈的党争。而在斗倒史继偕等人的党争之中,阮大铖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一跃成为东林干将,得以名列《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由这绰号便可知,其人文笔的战斗力堪称彪悍。

天启四年的时候,吏科都给事中有缺,按朝廷资历递补的规则,应该轮到阮大铖补此缺,同乡好友左光斗自然就通知阮大铖来京递补就任。结果高攀龙、赵南星、杨涟等与左光斗意见相左,产生了内讧,赵南星等人便不同意左光斗推荐的人选,于是便将吏科都给事中给了高攀龙的另一个弟子:东林魏大中。阮大铖便因此失去了左光斗已经告知他的吏科都给事中职位,被高攀龙他们塞到了工科。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科,吏乃第一权位肥缺,管理天下官员升迁考核;工排最末,弄的都是偷工减料、虚报账目的辛苦钱,单论人前显贵,工与吏就大不相同。已经当官的和等着当官的都明白是怎么回事、都知晓其中的差别,阮大铖心中自然难免失落。但他可不仅仅是失落,而是因此愤恨无比。

只是无论他多愤恨,谁也没想到,他这个“没遮拦”是个官迷,没能得到预想的官位,一怒之下居然会从东林直接跳到了魏忠贤门下,而魏忠贤也真让他当上了吏科都给事中。当然,坐上这个位子没到一个月,他就承受不住众多东林党的巨大压力,弃官归乡了——毕竟当时高攀龙、赵南星等都在朝,还不是后来东林被魏忠贤杀的七零八落的时候,满朝皆是敌视鄙夷的目光和言语,精神压力太大了。

对于阮大铖,若只是简单反目成仇,在王战看来也算干脆。可是在史书上,在弘光朝之前的崇祯年间,阮大铖又想与东林、复社重修旧好,因此在复社领袖张溥为了让其座师周延儒再度入朝为首辅而奔走时,家境富裕的阮大铖慷慨解囊,大撒金银,对周延儒再度入朝为首辅出力不小。但是复社、东林之人像吃冤大头一样,收了他上万两银子去办自己的事,却依旧对他不假辞色,因此周延儒在崇祯十四年再度成功入阁为首辅之后,阮大铖这个官迷仍然是什么也没捞着,终崇祯一朝始终未得再度出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