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架构 5 特务特用,垂直监察155(1 / 2)

看着脸色难看的刘诏等人,王战心中止不住的冷笑。冷笑中,扔出更沉重的问题:

“廷推了二百年,如果廷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推上来的都是清廉能臣、都不是贪腐无能之辈,国朝怎么会衰弱至此、怎么会关外尽丧?”

皇帝问话,无人能答。

“你们再想想,对大曌的江山社稷、亿万百姓,谁能比朕更爱护?谁能比朕更没有私心?谁能比朕更愿意选出有利于国家与万民的大臣?”

“皇朝崩溃,你们和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继续到新朝当官,可朕能到新朝当皇帝吗?范文程不就在为东金当奴才吗?其实他连东金贵族家中亲信奴才的地位都不如,可还是当贱奴才当得津津有味,朕能如此吗?所以,朕才是最希望百姓富足安乐、国家兵强马壮的。”

群臣闻言更是不能回答,因为皇帝说的是事实,这是三国时孙权就已经明白的事实:改朝换代,只有继续做官的大臣,哪有继续做皇帝的皇帝?类似诸葛家那样的大臣家族可以多方下注,在魏蜀吴三家都有人当大臣,刘备、孙权、曹操哪个能这么干?

“朕当然知道有忠臣义士殉节,可如果真是每一个官吏、每一个读书人都有殉节死战之勇气与忠义,外族又怎么会打进来呢?仔细想想吧。”王战看到刘诏等人张口欲言,猜到他们想说什么忠臣义士,先出口打断了他们。

刘诏等人还是只能继续瞠目结舌。

“回答不出来?那就退回去吧。”王战直视着这些人,淡淡地说道。

王战知道他们的心思,知道他们的恐惧:都察院扩大到两千人,由李邦华、袁可立执掌,而崔呈秀被免。

说了这么多、这么清晰、这么半天居然还是要跳出来,可见之前在忍耐,也可见其惧意之盛。由此惧意,王战也确定一点,刘诏抱魏忠贤的大腿抱得很紧。但王战并不想现在深究什么,王战相信,随着心中大计的推进,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何况现在也不是合适的时机,除非有人非要死命跳到进步的车轮前面。

在皇帝的目光下,刘诏等人讪讪退回朝班。

“朕可能会选错人,但初衷一定不坏。不像有些人,推举之初,存的就是私心,从万历爷二十一年往后,尤其如此。”王战没有忘记东林,敲打出口。

李邦华等人闻言只感觉面皮有些发热: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赵南星、顾宪成都在吏部。

“朕不是要故意羞辱谁,朕只是就事论事,在诸位爱卿通过实务培训考核之前,廷推,其实不过是一群书呆子推选书呆子。”看着面有惭色的李邦华等人,王战接着说道。“朕今天提醒你们一句,除了要小心昏君的危害,还要小心昏臣的危害。皇帝总是在皇宫里,面对众多官吏的是各部寺的大员,而成千上万的下官小吏却是直面百姓,是亲民官,他们如果昏庸,如果抱起团来贪赃枉法,对百姓的危害更大。”

这段话,王战确实就是就事论事,面对刘诏说起的廷推,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什么。

话中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要让这些读书人、这些自豪于科举考上来的官员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自身的不完美甚至是自身在官场中随波逐流的危害,就是要消除他们面对百姓那种高高在上的自傲。

听到皇帝的这些话,群臣也明白,皇帝就像六月那次一样,就是在就事论事,没有特意针对阉党或东林党,只是为了大曌与百姓。“昏臣”,虽不爱听,但也只能默然。

以朝廷文官任用最重要的廷推制为出发点的反对声音,就这样被王战以事实为依据的反问所湮灭。

“朕也不瞒你们,不止南北都察院,东厂和锦衣卫朕也要加强。不过你们不要担心,从此之后,东厂专责密查密奏,密查对象除了百官便是涉及高深格物之学、军械机密之人,不得针对普通百姓。他们在京城,未得到朕之手令,不可以缉捕,更不得刑讯。在京城以外,若涉及国家机密且已经得到确凿证据,为免贻误战机,为保国朝机密不失,则有缉捕之权,但仍没有刑讯之权,嫌疑之人必须押送至他的上级之处,令此官员的上级得知实情,并和三法司共同侦讯,例如州县官员要押送至省府,省府官员要押送入京。除非得到朕的手令方可刑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