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皇孙朱匣烨,让李家的地位水涨船高!221(2 / 2)

而且李信身为五大阁臣之一,比朝堂上的其他的官员更清楚皇帝和太子朱标对待汉王的态度!

这也让李信心头隐隐有种猜测,或许汉王朱栎,将来真的会坐上那个位置也不一定呢!

真要有那一天,那他李信的身份也能更进一步了!

当然,这样的猜测,也只能暂时藏在心里,即便是对枕边人,也绝对不可乱说的!

李氏这边一大早就从汉中府出发,直接赶往了西安府!

朱栎也安排了百人的护卫队伍随行,负责李氏他们母子的安全。

不过李氏母子还在路上的时候,另外一支队伍却已经抵达了西安府,而这支队伍,则是来自漠北草原的准格尔部使团!

带队的人,正是赛加苏图珊的二哥赛加刺目达。

赛加刺目达这次来西安府,是为了直接入宫面圣的,也因为准格尔部师团的到来,朝廷今天的事情也变得特别多,如李信这样的内阁大臣,自然也就更加忙碌了!

所以接待李氏母子的事情,也只能交给妻子以及家里的其他人!

而李信,只能希望早点处理完国事之后,能够快点回家看看自己的亲闺女,还有自己的宝贝外孙子!

……

皇宫内,奉天殿御书房。

朱标正在埋头处理国事,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龙书案两侧还多了几张桌案,分别是李信他们几个的办公桌。

内阁五大阁臣,如今基本上都和朱标这位储君一同,在御书房里直接办公。

像是底下人送上来的各种折子,都会经过他们这些阁臣的手,经过分类之后,把批阅过后的意见和处理办法写上,然后再递交给朱标!

朱标这边只需要做出最后的决断,批准执行或者驳回就行了!

驳回的那些折子,就说明处理的还不够妥当,阁臣再次处理之后,再继续交给朱标批阅。

如果有阁臣们都觉得处理不好的折子,大家才会拿出来一起讨论和商量!

如此一来,处理这些国事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了!

虽然进行改革之后,朝廷国事比以往多了好几倍,但工作效率同样也提升了好几倍,甚至朱标每天都能空出不少的时间来休息,处理一点自己的琐事了!

朱标这边正和几个阁臣商量着什么,就看到朱元璋从外面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几个阁臣见到朱元璋,也是第一时间行礼。

“李信,咱听说你家闺女带着咱孙子今天回娘家,伱不如今天就放个假,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情让其他人先忙着!”

朱元璋就直接对着李信吩咐道。

“多谢陛下,小皇孙他们应该晚上才能到西安府,臣下午早些回去便是,国事还是不耽搁的比较好!”

李信闻言,赶忙开口说道。

“恩,也好。”

“你们先忙着,标儿跟咱出来一下!”

朱元璋也没什么意见,直接对着朱标说了一声,转身就走了出去。

“爹,是有什么事情么?”

朱标跟着朱元璋走出了御书房,就有些好奇地询问道。

“鸿胪寺那边说,准格尔部的使团到了,咱安排他们午膳过后入宫,你等会和李信他们几个通个气,到时候在奉天殿接待一下准格尔部的使团!”

朱元璋就把准格尔部的使团要进宫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下。

“准格尔部的使团?”

“有什么事情,他们直接跟老九联系不就成了?”

“为何非要入宫面圣?”

朱标闻言,不免有些诧异地询问道。

“老九已经来消息了,说是……”

朱元璋就把准格尔部来找他们的目的说了一下,朱标随即就露出了恍然之色!

有些事情,准格尔部私底下联系朱栎就能解决,但如果需要大明朝廷的话,准格尔部肯定得亲自来和大明朝廷进行接触才行!

“行,等会咱就跟几个阁臣讨论下这件事情,先统一意见,到时候能直接给准格尔部回复!”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头答应道。

“对了,咱听说吕氏回应天府了?”

朱元璋这时突然话锋一转地问道。

朱标闻言,也是一脸的郁闷。

吕氏的确回应天府了,就在迁都之后,吕氏也直接让人给朱标送信,说是她也想来西安府!

不过朱标拒绝了,让她愿意就在应天府皇宫待着,不愿意就直接回淮安继续到朱允炆的淮王府住下!

他给吕氏的理由也很简单,新皇宫这边的东宫还没有修建妥当,她就算是来了,住着也不方便!

吕氏无奈,回了一趟应天府之后,又只能返回了淮王府!

显然,吕氏对于某些事情,还不死心的样子。

而且京师都从应天府迁到数千里之外的西安府了,这也让吕氏这个女人更加着急了起来!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吕氏也不会多想,觉得朱标只是让她去陪着朱允炆而已。

但时间长了,吕氏就有了一种好像她们母子俩都已经被朱标给抛弃的感觉!

主要是这么长时间了,朱标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她,顶多是偶尔给朱允炆来封信!

这让吕氏心头更加不安了起来!

“她想来西安府,咱没有答应,又从应天府回淮王府去了!”

朱标就把事情大概说了一下。

“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就直接告诉咱,咱直接下一道旨意,让她长住淮王府!以后让允炆给她养老送终,也算是咱给她留了一丝情面!”

对于吕氏,朱元璋现在已经是好感全无,而且真的让这个女人来了西北,在见识到西北之地的繁华之后,还保不准会怎么作妖呢!

朱标闻言,并没有多说什么。

或许这对吕氏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好在远隔数千里,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