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制度与伦理(一)(1 / 2)

十二点五十分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男老师,大学老师的气质和我以往接触过的老师都不同,他们身上看不到急躁,脸上也是常常挂着笑容,即便看到学生在下面交谈也不会出声制止。老师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标准的国字脸,看向学生的时候会面带微笑。还没有上课,每班的学委走向讲台询问老师,或者帮助老师调一下上课要用的设备和资料。

这时候我才发现,讲台原来有三块组成,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投影的白布,中间是四块可以上下调动的黑板。离上课还有一分钟的时候,老师起身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课程的主题:企业伦理。

老师调试了一下麦克风,说到“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很高兴能和这么多位同学一起分享一个议题:企业伦理。每次我来上课,看到这么教室里坐满这么多位同学我都会很开心。开心我们之间建立了这么好的联系。关于今天这个议题,我想请同学们回答一下,我们今天的关注点是在企业,还是在伦理?”

“企业。”

“伦理。”

“很高兴,我听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而且还是势均力敌的两种回复。那么我想有请一位代表企业的同学说一下,他的理由。谁想回答,可以举手也可以直接站起来。”

我看了一眼周明白,他笑笑说到:“我不适合。”

这是中间前排的一位女生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回答:“伦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道德约束,我们探讨的企业是这种约束的土壤,没有这个土壤,讨论出来的伦理就不具有典型性。因此,企业是重点。”

“好,非常好。这位同学下课了之后找我报一下学号,可以加学分。那么伦理队的同学,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分享一下的吗?”

话音刚落一位男生占了起来说到:“不论是企业实现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人。人才是实现企业运作的关键,在伦理当中提到的‘忠、孝、悌、忍、信’必须是在人际关系当中体现。虽然说在企业当中的伦理会具有典型性,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它表达出个人对公司的忠诚,同事之间的友善、互助,面对利益的忍耐和对待合作方的诚信。伦理基于的基础应该是人,企业只是修饰词,所以我方认为重点在伦理。”

“这位男同学很精彩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还反驳了对方的观点。同样下课了可以找我加分。那么,其他同学,我想说的是经过这两位同学的一个探讨,大家对今天讨论的重点有了新的认识了没有?”

“有了。”

“很开心,看到同学们这么快就被自己的队友或者对方的队友说服了。但是我们的时间有限,就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后续有问题,我们可以发邮件讨论。我们先举一个真是发生的家庭案例,我现在先把案例的基本信息投影出来。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基本信息,然后回答我一个问题:这个父亲的做法是否符合伦理,值不值得推崇。”

投影上出现了基本信息:为救女儿,这对年轻夫妻陷“生育大战”,四年连生三个儿子。2005年女儿一岁的时候,去医院检查出地中海贫血症,地中海贫血可以通过输血维持基本的生命或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夫妻俩用了4年时间,都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当他们夫妻俩得知同胞间的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最好的来源时,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孩子。2010年第一个儿子出生,第一个儿子的脐带血与倩倩并没有配型成功。2011年第二个儿子出生,只可惜脐带血还是没有配型成功。医生告诉他们单次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25%。夫妻俩学历都不高,工厂打工工资很低,但是他们夫妻俩在停了一年之后,又开始造人。不过庆幸的是2014年底,夫妻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而且这个儿子的脐带血与女儿配型全相合,就人成功。这位爸爸后来就接受了媒体采访,直言不讳的表示儿子们的出生是带有使命和目的,就是为了救姐姐一命。当被问及如果第四个孩子还是不匹配的话,是否会一直生下去,这位父亲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了讨论。

因此,我们在讨论伦理的基础理论的时候,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这种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是否值得提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