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祭台(1 / 2)

一片旷野上,此刻尚未破晓,天空暗沉。四周安静得让人害怕,只有凌冽的寒风“呼呼”的刮着沙尘乱舞,让原本就不佳的视野更加模糊。

王镇瑜摸了摸裤袋,想拿手机照明,兜里空空的,“卧草,没带手机!”

他环顾四周,只有前方有些忽明忽暗的光亮,便顺着走了过去。

来到一段青石围墙前,仿古的大门半闭,刚才看见的光亮就是来自门后燃着的火把,隐约还能看见一座巨大的山丘——在这荒郊野岭的地方,用围墙围住一座山丘是什么道理?不买门票不准看的旅游景点吗?但门口无人验票,火把的光明和温暖驱使他推门而入。

进门之后,风小了一些,一条笔直的石板路通向前方,道路两侧支起的火把将这里照得光亮,但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王镇瑜吓得一个激灵。

这是一个略呈正方形的院子,石板路处于中线位置,尽头还有一道石墙,墙上同样有门,门后也有被风吹得摇曳的火把光亮透出。

院内空地上,摆放着很多组编磬、大磬、镈钟、编钟和大鼓,在这些大型繁复的古代组合打击乐器前,还有少则一名,多则数名的古装乐工或跪坐或站立,全部背对王镇瑜,面向山丘——风吹得这些古装人的衣服猎猎作响,也使悬挂的磬片、小钟偶尔发出碰撞的“叮、铛”声。

王镇瑜对着离自己最近的那位跪坐的乐工,轻轻的招呼了一声:“帅哥!”乐工没有理睬;

加大音量又喊了一声“咔!”乐工还是毫无反应;

弯腰捡起一颗小石子丢到乐工背上,仍然是一动不动……

王镇瑜终于确认这不是真人,走上前开始细细打量,蜡像做得非常逼真,细节一点也不含糊:

这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男性乐工,身体微微前倾,乌黑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头戴一顶方山冠,身着白色的交领右衽直裾深袍,眉头微皱,目不斜视的盯着面前的编磬,嘴唇张开似在轻声吟唱节拍——因为离得近,在火把的照映下,王镇瑜甚至能清楚的看到他左脸颊上有几个小小的痘印,还有颈部皮肤因为寒冷泛起的鸡皮;他的双手各持一把长柄小木锤,右手在前,比左手略高,小锤的前端微微扬起,呈正要敲击状——整体造型真实无比,仿若正在演奏时,突然被武林高手点了定身穴一般。

“杜莎夫人馆里的明星蜡像和这个比起来差远了!”王镇瑜越看越觉得他像真人,竟然有些害怕,连忙转头去看他面前的编磬。

这组编磬分上、下两排,每排各挂有8枚磬片,用手捏了捏,磬片是玉质的,不知道是天气还是材质原因,触感冰凉,曲指轻弹,能发出不同的清脆声音,可惜王镇瑜对音律一窍不通,能听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已经很是难得了,根本无法想像这些玉磬按一定的节拍能弹奏出的怎样美妙的乐曲。

编磬架的左右两根立柱是青铜材质的,这对青铜立柱有专门的名字,被称为“磬簴”,如果是编钟架的立柱,就称为“钟簴”——实心,粗壮,以保证架不倾倒,造型通常是强壮的武士或凶猛的古兽,他曾在师傅的带领下,亲手清理和修补过一根钟簴。

在编磬架旁,竖立有一座青铜鼓架,从顶部的横樑垂下两条粗粗的青铜环索,水平悬挂着一面造型奇特的大圆鼓。

它不同于常见的鼓,上下两面没有用于敲击的鼓皮,而是用青铜铸造出王镇瑜不认得的动物,从造型上看,应该是某种传说中或是远古时的凶猛野兽,兽面狰狞,兽头昂起,张开血盆大口,仿佛在大声嘶吼。

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一面鼓的原因,是环绕着青铜鼓身,有八个突出的独立鼓面,黑色的鼓面与鼓身等高,也呈圆形。

一名身材魁梧,比王镇瑜高出半头的鼓人直直站立在鼓前,黑色的头发束在脑后,赤裸上身,双手下垂在腿侧,各握一个玉质鼓槌,虽然蜡像不是塑造的他正在敲鼓时的发力状态,但依然能看到他的胸肌和双臂肌肉虬结,浑身散发出野性的力量感,如果这是真人,5个王镇瑜也不够他打的。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雷鼓?”王镇瑜一阵激动,在一本古籍中曾有过配图介绍,但从未出土过实物。

雷鼓的八面鼓皮据说是用上古时期的巨鳄背皮蒙制,需由一名鼓人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鼓身,并配合特殊的技法按一定的节奏敲击这八个鼓面,才会让其发出连绵不绝的雷鸣声响,鼓声可传百里之外——雷鼓之名也由此而来。

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大庆朝,逢大祭或有国事占卜问卦,巫祝念过祷词后,鼓人会敲响雷鼓,以不同的节奏鼓点请来不同的鬼神,级别上至昊天上帝、东皇太一、白帝、炎帝等,下则可请田神、舍神、虎神、鸟神等,它们闻鼓而临,降于巫祝之身,享用祭品和欣赏乐舞后,则会降福、阻灾、预凶吉。

可惜敲鼓技法在大庆朝后就已失传,天帝再未降临过,巫、卜之术更是逐渐衰落。

后朝乐师曾用存世的雷鼓尝试,击而不响,后改为置八名鼓人,每人负责一个鼓面,才发出声音,但别说雷鸣声传百里了,沉闷的声响超过百步即不可闻。再后来,制作雷鼓的手艺也失了传,后世新朝在很多原本应该使用雷鼓的祭祀或大典上,只能改用其它大鼓代替。

“哎,手感一般,老祖宗们也是玩营销的高手了,没事就喜欢给各种各样的东西附加上大堆惊天动地的神奇效果……”王镇瑜摸了摸鼓面,又曲指把鼓面挨个敲了敲,未发出任何声响。

再旁边是一组大型的转角编钟架,粗略一看,有超过60枚青铜小钟分为3层8组悬挂,三名乐工手中持着丁字型的木锤,站立在编钟架的不同位置,还有两名乐工手里拿的是长木棒,分隔较远,跪坐在地,应该是分别负责撞击底层不同位置的钟组;

在角落里,还发现了鼓身长而圆,鼓体硕大的建鼓;

咦?那边还有一人高的虎形大镈钟;

嗯?这位帅哥的古装扮相怎么那么像影视明星古添肋,比着照片做的吗?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