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阿斗定然是想朕了!171(1 / 2)

诸葛亮当然不同意刘禅的想法,毕竟那是刘禅的,不是诸葛孔明的。

对于这一点,其实刘禅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

相比较于自己的非此即彼来说,自家的相父那才是真正的高人手臂。

而现在,这位大汉丞相更是一点一点告诉刘禅,自己到底是怎么做的。

“殿下所想的并没有错,若是百姓全都去做那买卖之事,荒芜农田只是其一,黔首之人也不是愚笨之人。

他们只是没有我等的见识,却并不是没有我等的能力和手段。

若是那天下的黔首都开始学会做这买卖,算计利润,那日后就算是他们还在继续农耕,我等想要从他们的手中收取税赋也是极难。

他们并非是恶徒,但若是能够耍些手段让自己少交一些税赋,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这终归是没有错的。

这与大义无关,甚至与人心都没有关系,只是这天下的无奈罢了。”

诸葛亮先是认可了刘禅的话语,但还没等刘禅开口,他就再次开口说了起来。

“但是亮却有亮自己的想法。

正所谓重本不抑末,亮其实这些年已经在蜀中之地下令开始推行蜀锦之事了。

只不过殿下这些年未曾进入朝中,而麋芳更是背弃大汉多年,才对此一无所知罢了。

为了做这件事情,亮给家中内人写了一封信,让其在家中种上桑树八百株,陛下在宫中也同样是如此。

正所谓上行下效,陛下和亮都如此了,我大汉的官吏自然跟从,而这下面的属官胥吏,乃至各地的世家豪族以及各地百姓也会逐渐跟随。

这几年蜀锦并没有太大的增长,但是种桑养蚕之人已经多了十余倍。

之后亮在南征之前,也再次上疏陛下,请陛下下令天下《言锦教》。

并且直接说明了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至于这耕种之事,之前亮也已经说了。

不占农时,不尽家资!

亮给了这蜀中黔首选择的机会,也告诉了他们并不是一定只能选择其一。

只要给了他们活命的粮食,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那么他们自然会随遇而安。

用蜀锦来从曹魏和江东夺取大量的钱粮,然后再用钱粮填充军中。

如此一来,我等自然不用再继续给百姓添加重税,他们也自然愿意继续耕种从而积蓄家财。

他们只是在纺织蜀锦而不是出售蜀锦,最后的利润仍在朝廷手中,如此也不用担心百姓民心不附。

殿下以为如何?”

“这...这自然是极好!”

刘禅看着面前的相父目光灼灼,按理来说这都已经是第二次听到见到这种事情了。

但是很不幸,上一世他的确是知道自家的相父将这件事情做的很好,但...到底多么好,他还真是没管过。

毕竟别说诸葛亮具体是怎么做的了,就是那写着“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的《言锦教》他都是看都没看直接给批示过了。

反正只要是他相父给他的,一律通过,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谁能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些东西。

甚至,刘禅在这一刻,心中竟然生出来了一种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