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周家得子 视如己出(1 / 2)

玉山往北,有一村落,村中百十余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民们大部分人家都姓周,故村名曰周家村。村子四周被群山环绕,与庆国都城有玉山相阻隔,仅有一条山路通往都城。山路泥泞难行,除非去都城内采办物资布匹,贩卖粮食,平日里亦少有人行走。

周氏一族,先祖原为周天子旁支,只因天子陨落,群雄争霸,战乱频繁,为躲避战乱,落荒迁居至此,已百年有余。至庆国建立,战火逐渐平息,庆国皇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百姓始得安居乐业。周家村有一大户人家,多年来努力经营,有良田百亩,又开设商铺,被推举为家族之首。周家主人周铭,夫人乔氏,为人和善,兼济乡里。周家唯一缺憾,唯有三女,却无一子。夫人已至中年,恐不能再生养,时常于佛堂祷告祈求,老爷劝其多想无益。

这日一早,夫人乔氏吩咐家仆:“听闻玉山泉水清甜无比,对身子休养大有益处,你们几个去挑几担泉水回来,以后烹茶熬汤就用泉水。”

家仆们沿着山路而行,不一会就到了玉泉洞。几股清泉从山洞顺流而出,沁人心脾。家仆们装满泉水,正欲返回,忽然听到洞内隐隐约约有婴儿啼哭之声。顺着声音探寻,赫然发现一婴儿放置在隐秘之处。家仆忙抱起查看,婴儿似刚出生不久,估计是饿了,遂暂喂一点泉水充饥。

“不知是谁家孩儿,遗落至此,赶快回去报给夫人。”众人点头称是,急急忙忙回村里报信去了。

“夫人,夫人。您看,挑水时捡到个娃儿。”家仆们七嘴八舌的将玉泉洞内发现婴儿的事情汇报给夫人。

乔氏抱起婴儿查看,只见婴儿天阁方圆,眉宇清秀,不由得喜上心头,又命人给婴儿擦洗身体。在婴儿包裹内翻出一枚玉佩,只见这玉佩与日常里所见并不相同,极为精致,又刻有“文清”二字,遂命人取来锦匣收好。

乔氏吩咐:“你们去打听一下附近人家有没有丢失婴儿的,速来报我。”家仆们散去。不一日回报,并无人家丢失婴儿。

婴儿啼哭,又赶忙到村里找来乳娘,喂饱了方才睡熟。

老爷周铭回家,得知夫人检拾一个娃儿,又再次差人打听,确认无人家丢失婴儿,对夫人说道:“夫人心诚,感动上天,赐周家一儿,传承香火。”

夫人欣喜:“果真如此,我日日祈求,我佛慈悲,遂了我的心愿。请老爷赐个名字吧。”

老爷思考良久,“既然是上天庇佑,赐我孩儿,就叫天赐吧,意为天赐之子”。

众人夸赞:“好名字,好名字,实至名归。”

周老爷内心欢喜,自己已四十有五,一直为没有儿子而遗憾。如今亦觉苍天护佑,周家有后,遂以家族之长的名义,祠堂内向先祖祷告,又斋戒沐浴三日,通告族人,将周天赐纳入族谱宗籍,为周氏第八代子孙是也。

周老爷自有天赐为儿,视为己出,亦更用心操持家业,经营商铺,早出晚回,不多年竟搏得家财万贯,又在都城内广开医馆药铺,绸缎布庄,一时间声名鹊起。周老爷更觉天赐福星,倍加宠爱,闲暇时陪孩儿逗乐嬉戏,甚觉开心。

不知不觉,五六载寒暑交替,天赐已能撒欢乱跑,周夫人平日里又教了些幼学识字。天赐聪明伶俐,天资过人,遂请来夫子在家中仔细教学,不多日就能识文断句,完整背诵了,又勤练书法,字迹娟秀,夫子称赞:“孺子可教也。”

这一日,周老爷起身,正欲出门前往都城商铺,天赐扑上前来,“父亲,今日可要考考孩儿功课?”

周老爷拥儿入怀,“天赐,今日父亲要往都城商铺察看经营情况,黄昏时分可回。”

天赐不依,“父亲,孩儿要跟着父亲一起去。孩儿都六岁了,都城长什么样子,孩儿都不知道”。几个姐姐倒是有去过的,也不依,嚷嚷着要一同去。

老爷无法,“好吧,一同去,一同去!”。“也是该带天赐去都城见见世面了!”周老爷寻思。

夫人忙命下人准备车马,又带上各种吃食,预防着小天赐一路饥饿,真是操心至极了。又叫上几个护卫一路护送。一路上天赐和几个小姐姐嬉笑打闹,倒是快活的很。

--------------------

山路十八弯。行至玉山半坡,周老爷怕几个孩儿累着,就对车夫说:“停一下,休息一下。”

姐姐们都累得睡着了。天赐顽皮,从车轿中跳了下来,抬头一看,指着远方:“父亲,那是什么地方?”夫人急忙下车,“天儿小心点。”

父亲蹲下身子,把天赐举过头顶,“那里就是都城了!”

天赐惊讶:“哇,那么大啊,一眼望不到边!”天赐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地方,比周家村可大多了,心里震撼得很。又叫醒姐姐同看。

天赐看了看,又问:“中间那里高高的房子,围了起来,那是哪里?”

父亲答:“那是皇宫,皇帝住的地方。”

“皇帝是什么?皇帝是猪吗?猪才要圈起来。”天赐只在村里农户家里看到过猪圈里养猪,养牛都不用圈起来。

众人哈哈大笑。周老爷正色道:“天赐无礼,不可乱说。皇帝是一国之君,是大庆国的主人。”

天赐又问:“什么又是君呢?”周老爷耐心解释了一会儿。

天赐似懂非懂,“父亲,我明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