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王归来 兄弟情深(1 / 2)

朦胧中,侧榻上皇帝慢慢睁开眼,猛然间太子出现,一对眼睛凑近瞪着皇帝的脸,手持匕首,面目狰狞,恶狠狠的说:“父皇,我当太子都快25年了,你啥时候把皇位传给我啊,我等不及了,圣旨我都拟好了,父皇你把玉玺拿出来吧?”

“孽子,你要干什么,你想谋朝篡位吗?”皇帝大怒。

太子不理,转身就在皇帝书案上翻找玉玺,奏折,书籍被打落一地。皇帝立即上前阻拦,很快和太子扭打起来。你来我往,拳拳生风,太子毕竟年轻,混乱中一脚踢翻皇帝,匕首正中皇帝心口。

“孽畜!”,皇帝大叫一声,猛的坐立起来,浑身已经湿透,心脏控制不住的猛烈跳动起来,双手颤抖不已。

原来是噩梦一场!

“皇上,你怎么了?”,安镇海听到殿内皇帝的呼喊,赶忙推门进来,关切的问道。

“天气热,皇上你出了一身汗,赶快换身衣服吧!”,安镇海看皇上神情不对,额头冒汗,赶紧吩咐宫女给皇帝更衣。

皇帝平复心情,吃了点糕点,精神体力稍稍恢复了一点点。皇帝趁夜伏案处理奏章,传来几个官员处理朝政琐事,一切如同平常一般。安总管知晓皇帝肯定是忧思成疾,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当下也不敢细问,只是吩咐手下仔细照顾皇帝起居饮食,不要出问题。

皇帝批阅奏章直到半夜,免了嫔妃们问安,当夜在勤政殿偏殿休息,一夜无话。

----------------

次日早朝,秦相孙相上奏清河县水利设施赈灾计划,皇帝准奏。秦相上前:“皇上,老臣建议,太子可作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前往清河县慰问救济流离失所的百姓,广施恩德,主持水利工程兴建大计。”

孙相上前,拱手道:“皇上,太后寿诞在即,御花园修缮工程进度缓慢,太子恐怕脱不开身。”

皇帝看着孙相:“孙相有何见解?”

孙相倒是直抒胸臆:“微臣以为,文王可去。”

朝堂众臣议论纷纷起来。

“代表朝廷去清河县,那就是代表皇上。”

“文王妃有孕,文王爷去清河县恐怕也心思不安定吧?”

皇帝沉思,任由群臣议论了一会儿。

太子倒是站不住了,大殿上前拱手作揖道:“父皇,儿臣乃太子,为父皇分忧是儿臣义不容辞的责任,儿臣即日即可启程前往清河县,工程不完工儿臣就不回来。”群臣一片赞许吹捧之声。

孙相侧身,给文王爷一个眼色,示意他上前。

文王爷倒是淡然。他知道,代表朝廷,就是代表皇上,这一角色非太子莫属。况且清儿有孕,照顾清儿是自己身为人夫最重要的责任。这当下离开家去往数百里外的清河县,一去就要两个多月,实在是不舍。但身为皇子,为父皇分忧也是责任,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是。

文王爷思定,出列上前,拱手作揖道:“父皇,儿臣作为大庆国皇子,为父皇分忧,为大庆国攻坚克难,儿臣义不容辞。只要父皇一声令下,儿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儿臣愿往。”群臣又是一片赞许吹捧之声。

皇帝正犹豫间,大殿外传来太监的奏报:“武将军回宫请求觐见!”

皇帝大喜,“崇武回来了”。“宣!”

崇武是珍妃的二子,文王之弟,不喜在宫里待着,整日里舞枪弄棒,研读兵书,十日倒有七日在田大将军兵营里和士兵们厮混,渐渐的倒练了一身武艺,愈发得到田大将军赞许。六个月前西北战事吃紧,竟自请从军,去西北打仗去了,倒是运筹帷幄,真的打了几场胜仗。皇帝喜悦,下旨封了武将军。几个月下来,西北战事渐渐平息,戎狄国进贡求和,皇帝亦不喜战事死伤,应允了下来。崇武将军得胜回来,实乃大庆国幸事。半月前召其回宫,没想到这么快就到都城了。

“宣武将军觐----见!”。

大殿外,武将军一身戎装,英气逼人,大踏步来到殿内,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儿臣参见父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快快平身!”

“谢父皇!”

武将军起身,向太子,文王点头致意,算是问候了。转身正色向皇帝报告:

“父皇,儿臣六个月前去西北打仗,如今得胜回来,特向父皇交旨。几场大仗,共歼敌三万,俘虏万余人,我军伤亡不足一万。父皇恩威并重,戎狄国求和,儿臣把俘虏都放回戎狄了。戎狄国王感恩大庆国皇帝皇恩浩荡,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再侵犯大庆国边境。”武将军的声音在大殿内洪亮如钟,众臣赞不绝口,武将们交口称赞。田大将军当即为崇武请功,众将军附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