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孙相举荐 前程似锦21(1 / 2)

年后,天赐见天已放晴,清河县路途遥远,恐耽搁公务,遂告别父亲母亲,又与敏儿镜已惜别,前往清河县去了。敏儿又是一阵伤心离别处,镜已也只能尽力安慰。母亲弄了一马车新衣新裤,吃食素材,天赐自己也买了些书籍,满满一车,一路前行不提。

朝堂上,年后第一日上朝。听证殿内,文宣皇帝接受朝臣们的新春祝福,殿内一片祥和气象。

皇帝见无甚大事,遂问朝中大臣:“诸位臣工,近日可有什么喜事,说来听听。”

诸大臣喜气洋洋,有的喜添新丁,有的宅院落成,有的女儿出嫁,争相向皇帝报喜。皇帝吩咐太监总管,一律给有喜事的大臣们发放红包,以表庆贺,诸大臣谢恩。

孙相上前,“我大庆国还有一件大喜事,不知皇上知否?”

皇帝来了兴趣,“孙相说来听听?”

孙相:“年前清河县上来奏报,清河河道修缮改建工程已全面完工,清河风景秀丽,游人如织,恢复往日繁荣景象。”

皇帝疑惑,“去年,朝廷也只是按惯例拨付了两万两银子。朕记得,十七年前,先帝大修清河河道,用去了二十万两银子。如今,两万两银子就能让清河焕然一新,孙相只怕是说笑了吧。”

孙相:“老臣也疑惑,派人去实地察看了,确实如此,比十七年前大修清河河道的成效,有过之而不及。”

孙相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最重要的是。此次修缮工程,清河县并未向朝廷多要一两银子,而是另外想了一个好办法。”

皇帝关注,“哦?什么好办法?”

孙相:“清河县县丞周天赐,想出了一个在济民桥两侧开办商铺,让本县富商进行竞价租赁的办法,一次性筹得白银十八万两。加上朝廷拨付的两万两,共计二十万两,全部用在了清河修缮工程之上。如今天气渐暖,清河两岸风光秀丽,绿树成荫,济民桥上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已成清河县一大特色景点。”

皇帝点头,“不错。”

孙相:“还有,朝廷以后不用每年向清河县拨付修缮款项了。”

皇帝大喜,“这可真是为朝廷节省了巨额银子。”清河修缮,每年都伸手要钱,虽只有两万两,但是架不住年年都要,也是头疼之事。如今不用拨付了,皇帝喜出望外。

皇帝:“这真是庆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个周天赐是何许人也?”

孙相:“周天赐年方十七,年少有为。老臣恭请皇上嘉奖。”

皇帝喜悦:“孙相举荐,自当重用。既如此,吏部尚书,朝廷可有空缺?”

吏部尚书上前:“回皇上,朝廷并无空缺。”

孙相:“清河县县令已在清河担任县令十余年,清河年年发大水,方县令毫无作为。如今其年岁已高,不如另行任用。老臣举荐周天赐担任清河县县令一职。”朝堂众臣侧目。

皇帝见孙相坚持,也不能驳了面子:“既如此,吏部尚书,传朕旨意,周天赐年轻有为,治水有功,就任清河县县令一职。原清河县令就回其老家,给个闲职吧。孙相,如此可好?”

吏部尚书:“微臣遵旨。”

孙相:“皇上得一良才,老臣欣喜。”

------------

上官大人回到府中,进入书房。

上官凌风在此等候,“孙儿即将离开都城,特此来向外祖父辞行。”

上官大人不语,叹气。

凌风见外祖父不快,问:“外祖父可有什么烦心事?”

上官大人心中郁闷,也是不吐不快,“如今,孙相在朝中得皇上重视,势力越来越大,你外祖父现在是自居末位,惶恐不安啊。”

上官大人起身,“如果不是当年孙相这个老匹夫,去清河县调查你父亲,你父也不会被先皇斥责,意欲废黜你父亲的太子之位。你父亲也不会铤而走险,落得惨死结局。”

凌风瞬间想起,当年自己和秋月亲眼目睹父亲死于武王剑下,这个仇恨的种子已埋在心里十七年了。

“他们都是孙儿的仇人。孙儿有朝一日必要报仇雪恨。”

上官大人见状,立马阻止,“孙儿不可乱说。如今我们要安身立命,平稳度日,还是要明哲保身,小心从事。”

上官大人喝口茶,想了想,继续说道:“今日,孙相向皇上举荐了一个叫什么,噢,周天赐,年方十七,如此年轻,就能担任清河县令。有何来历,能得孙相赏识,你有空去派人查查。”

“是。”

凌风拜别外祖父,出了上官府外,“周天赐?”

------------------

文华宫内,孙皇后正在出神,皇帝入内。

皇帝见清儿心不在焉,问:“清儿,你在想什么?”

孙皇后,“没想什么。”

皇帝:“今日有件喜事,说给你听。”

孙皇后,“哦?可是辰儿又得太傅夸奖?”

皇帝:“今日,孙相禀报,清河县河道修缮已经完工,如今,清河两岸风景秀丽,正是赏春的大好去处。孙相还给朕举荐了一个人才。”

孙皇后,“父亲举荐,必是良才。”

皇帝:“叫什么周天赐的,年方十七。”

孙皇后正过身来,“周天赐?哪个周天赐?”

皇帝:“朕派人查过了,这个周天赐,原来在智儒学院读书,其父是商贾人士。周天赐学成后就去了清河县任县丞。”孙皇后瞬间想起,其父是经营绸缎布庄的。

孙皇后关切的问:“皇上你细细说说。”

皇帝就将孙相在朝堂上禀报的情况给孙皇后又复述了一遍,“朕已下旨,表其功绩,周天赐担任清河县令一职。”

孙皇后点头称是,“那确实是人才,皇上得此良才,必能诸事顺意。”

皇帝转换话题:“辰儿如今已经十四,也要让太傅多教他为君之道,将来才能顺利继承大统。”

孙皇后:“辰儿还小,让太傅悉心教导就是,也不可太过严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