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赤望之主(1 / 2)

大巫南一众人来到城东南的一处墓地,这里已经聚集了一群人。陶叔和羽是外人,不便靠近,留在随从队伍后边看着。见大巫南到来,人群中几位老者上前相迎,看上去是西涢氏中有身份的人物。

竖穴墓坑已经挖好,不算大,却有着二层台的结构,并且墓坑底层撒了丹砂,看得出死者出自有地位的人家。

葬礼开始,几个西涢氏族人抬来两口对扣的陶瓮,小心翼翼地放进墓坑底部。然后众人肃立,听着巫南一边祭酒,一边在念叨着什么。

羽头一次看这样的葬礼,很是好奇,凑到陶叔耳边小声问:“那陶瓮里是什么?”

陶叔也低头小声说道:“那两只对扣的陶瓮里装的便是那西涢氏死去的族子了。”

接着,陶叔抚着羽的肩膀问:“还记得在瓠山陶窑用的炼缸吗?”

不等羽回答,陶叔低声继续道:“老人讲,世间万物都逃不脱转生变化。你看打碎研磨过的石料,装在陶缸里,历经烈火的淬炼,将黑浊的死恶之气排出,留下的原神和精华便会转生成金。同样道理,人死之后,置陶瓮埋于泥土之中,历经日月暑寒,肉血便腐化散去,魂魄也会转生的。“

“可是一个炼烧于灼热的窑火,一个埋于湿黑的地下,也会一样吗?“羽不解问道。

“荆石经火炼变成金,金变回荆石却不需要经历火。“陶叔停了一下继续说道:”金由荆石练出,初时光芒四射,可放之于泥土之中,就会生出蓝绿污渍,日久更是能回复到荆石一般模样,这就是轮回。所以不管是日月风火,还是阴晴水土,这些同是天地之力,只是上天用其不同罢了。”

羽一边似懂非懂地听着,一边暗暗地想:这可怜的小孩,在潮湿黑暗的地下,能有个陶缸来炼化,应该总是比直接躺在泥土之中要好的吧。

这时,下葬仪式来到最后环节。

巫南带头将一对陪葬玉璧摆放在了墓坑中的陶瓮边上,紧接着有西涢氏老者摆放了两幅猪下颌骨在陶瓮另一边,然后,周围来参加葬礼的人们纷纷上前把带来的各种日用品陶器放置在墓坑的二层台上。

羽看到有身份的人放的多是些大的陶罐陶缸,其他大部分人放的是各种红陶碗和红陶杯,还有少年人摆放了些陶制的小动物玩偶。那些红陶杯碗正是在水门外的工坊里做出来的那种,形制粗糙,烧制的火候也低。

这些粗制的厚胎红陶杯原型就是小坩锅,在云梦泽周边的本地部落中算是一种最流行的祭祀和丧葬用品,象征冶炼转化发生的器物。

如果说套缸是大邑祭坛神庙中的重器,瓮棺代表了死者特殊的身分地位的话,那么粗糙而价廉的红陶杯红陶碗就是普通人日常大量使用的低端器具了。

赤望人重富轻贵,事死如生,随葬物品高低不论,却是越多越气派。所以即便是没有贵重物品的普通西涢氏族人,为了表示一下,多送几只不值钱的小红陶杯随葬总是不可少的人情。在个人祈福、随葬仪式和公众祭祀频繁的云梦城邦,对于普通人来说,小红陶杯碗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所以陶叔和羽看到它们在赤望城的产销量是惊人的。

不一会儿,墓葬的二层台就已经摆满了陪葬的物品。

丧葬仪式结束,回到内城,大巫南带着陶叔和羽来到了赤望内城中心的高处。

内城相当于是城主的宫城。陶叔也是头一次进赤望的内城。内城房舍的气派程度是举邑都比不了的,羽的眼睛就更不够看的了。

内城在一处高地上,四周的形势尽收眼底。可以看到城西有一座高大的三层塔形祭祀坛,那里是每年大暑之时,大巫主持举行太阳大祭的地方。大暑是族巫们根据北斗斗柄的指向定出来的天时,上为大暑,下为大寒。

陶叔和羽跟随大巫南来到一座朝东的双顶大殿前,这里就是城主和长老们议事的厅堂了。巫南留下一名小巫和卫兵带陶叔和羽二人到边上小屋休息等候,自己径直进了大殿。

殿内赤望城主、旅帅扈勃、农长老梗、和族叔果本正好都在。

巫南向几人汇报了泰民氏的情况和迁徙加盟的请求,然后转向城主道:“收留泰民氏对我赤望有益无害,应该速速决断,不宜拖延。”

“好啊。”城主慢声说道:“正好长老们都在,那大家这就议议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