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寿春之战(二)74(1 / 2)

于周瑜、程普等人,不仅是孙策本人信任,江东众将,亦相信其中能力。

或受限于兵力等原因,周瑜、程普即便不能反杀来犯黄祖,但阻之于江夏,并无问题。

然则,若寿春战事拖得越久,不仅于前线,于含江夏在内的江东后方,亦会大受影响。

所有人都清楚,这次能胜曹军主力,于淮水两岸站稳脚跟,对于江东而言,意义深远。

闻听吴侯所问,这段时间,屡立战功的韩当,率先出列,起身道:“君侯,以末将之见,趁着曹营未大规模南渡之前,竭力取下寿春,南面太史将军汇合,才能更好应对曹营主力!而寿春之地,自白日之试探进攻后,刘馥人马归城不出,若想取之,单凭强攻不可取,还需诱敌而引之,方为上策!”

韩当之出言,大帐内,旋即安静下来,如凌统等人,默默点头。

寿春之重要,从淮阴顺着淮水而上以来,孙策就多次强调过,得取寿春,早成为众人共识。

现在,寿春就在眼前,但刘馥携众数千,龟缩不出,就相当于在南岸的江东水师后方,扎着一个铆钉。

关键时刻,其部不但能给予江东兵力,致命一击。还将阻断太史慈人马之汇集,外有从合肥而上的江东水运。

饶是心里有个不成熟的方案,孙策没有着急说出来,像过去一月一样,他时常先听幕僚和将领道言,故看向韩当,沉吟道:“对于诱敌之法,义公有何建言?”

孙策之咨询下,韩当抚摸胡须,回道:“不瞒君侯,末将本欲用君侯取下蔡之计,诱导敌人出战,进而携众取城,攻其不备。但刘馥、陈登,皆是大有耐心之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二者各属深思熟虑,吾等若是如此,其必能看破,故末将以为,可以退为进,兵诱之事上,给出刘馥和陈登,不得不出战之理由。

于此,则有两种办法,一是江东背水一战,趁北岸曹营大军抵达,未做好备战之间,攻略其地,使刘馥等,不得不从寿春后方救之。借助此机,太史将军则可从南侧攻之,再有吾等留守后方步卒协助,提前备战下,未必不能取其城!”

韩当之谋有理,孙策倾听中,缓缓颔首,并未打断。只不过此计,于他看去,却是平平。现在曹操可谓之南北受敌,谨慎异常,自不会有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时,那种志得意满的轻敌心理。

而于淮北,更是曹操之主场。

大帐内的其他人,如虞翻,还有被孙策特允,参与军议的记吏张温,也都露出了思衬之色。

韩当继续道:“二是佯装抛弃寿春,从水路,做出兵进新蔡之象……借此,亦让寿春之敌,不得不来战之!”

新蔡属于汝南腹地,之前满宠部就驻守于此,防备的正是江东兵,水师深入,直逼新蔡,后将直入颍川。

不过,当是时,荀彧、郭嘉、程昱,刘晔等曹营智谋之士,含曹操在内,经过这些日子观察,难免看出江东之真实目的,在于控制淮水两岸。于此,不仅是淮南,还有汝南之地,乃为江东主要目标。一旦事成,且将不断威胁到许都安宁!

进而才有今次,曹营趁着江东初至,根基未稳,去其隐患之决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