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众将归心64(1 / 2)

距马头城西南十五里,乃是连接曲阳之路上要道,有一亭,因旁边有一片浓郁的竹林,人称之为竹亭。

日中时,鲁肃和雷绪所领人马,方至竹亭,就看到连绵人马于侧等候,为首男子,器宇轩昂,持佩剑,头戴高冠,气势无二,可不正是吴侯孙策?

鲁肃同雷绪临前,方下马,孙策就主动迎上前去,当先握住鲁肃双手,叹道:“淮南之胜势,多赖子敬之谋也!若无子敬,何以安哉?子敬乃国士也!”

《左传·成公十六年》载: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而春秋战国之内,能被称作“国士”者,有鲁仲连!

汉太史令司马迁所著《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便是李唐时期,谪仙人李白,更有写十多首诗,来表赞对鲁仲连的敬仰。

孙策这番感慨,乃是发自内心,而一句“国士”,将其比作“客游赵国、智退秦军”的鲁仲连,足以让鲁肃感怀肺腑,便觉自入淮南,两旬多的时间里,所有作为,都有种值得之感觉。

“君侯谬赞,肃能入淮南,而请雷君、陈君等,共谋大事,为天下苍生计,诚因君侯所虑之深也!”

鲁肃年纪也只是比孙策大几岁,正是壮年之时,道此言时,不觉有泪光闪烁。

问世间,常有千里马,但少伯乐,而今来看,吴侯于之重用,才有今日之功,可以言,吴侯乃是他鲁肃之伯乐也!

旁边的雷绪,梅乾等同行而来的袁术旧部将领,见此场景,相视一眼,不仅为孙策的气魄所摄,更感受到了孙策于人才之敬重。至于扬州盛传,江东小霸王不尊重士人之谣言,不攻自破。

能安定江东,安定扬州者,恐怕也只有江东小霸王孙策才能做到!

许天命如此!

同鲁肃短暂交谈,孙策并没有冷落其他几人。

他首先来到了长相看去高大的雷绪面前,之前淮南来信里,于雷绪等人容貌,都有介绍,故虽是初见,但孙策第一眼就认了出来,面带笑容道:“雷君明事理,通晓大义,又善治兵事,我在江东时,就有闻雷君大名!今江东能有雷君,共同匡扶天下,乃是我孙策之幸,江东之幸,亦是天下之幸哉!”

孙策一言,就将雷绪归附的意义,放在了苍生上,寻常将领听去,早就激动万分,俯首下拜。

但雷绪到底老成一些,为孙策夸赞,其躬身抱拳道:“雷某等,晓通君侯大名,亦知君侯为天下而动,故愿随君侯安定地方,而使黔首百姓少疾苦……”

雷绪顺着孙策的话道言,他因出身,于穷苦人生活最是熟悉,此间一言,也是发自内心。而当年曹操徐州所杀,泗水为之不流,更让同为亲历者的雷绪心中难宁,所以一直不愿意全心归附于曹营。

孙策两手将雷绪扶起,道:“雷君有勇武,更有仁慈忠义,《老子》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今汉天子为曹操囚禁于许都,正是有雷君这般仁义之士,天下才有未来和希望!”

雷绪之后,梅乾,外有同来的陈兰长子陈锐等所有投效将领,借助此机,孙策全都一一慰问之。

他没有高高在上,更多给人一种亲近和礼遇之感。

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小瞧那个英武身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