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佐世之才(1 / 2)

“为君候贺!为江东贺!”

合肥捷报传来,堂舍内经过一番议论后,以张纮和韩当为首,众人迅速起身,向上首孙策行礼道贺。

孙策站起,两手虚扶道:“合肥能一战而胜,谋在子敬,武在子义,援军在于仲谋、幼平,后勤在于公覆,能得大胜则在于江东男儿!”

孙策这番话落,堂舍内的所有人都有种肃然起敬之态。

当日大胆判言“曹营重心于北,淮南可取”,又提出“明取广陵,暗渡合肥”之计,进而做出战略转变,江东水师兵出西路,而赢得今日合肥之胜者,正是吴候孙策!

但吴候没有将功劳放在自己头上,而是全部赠予了将士们。

众人方一落座,谋主张纮下意识抚须道:“今太史将军顺水而上,以淮南之地的曹营水师,本就稀廖,中间只要夺取水寨,建立粮草之地,并以沿岸城池为依托,又有巢湖为根据,掌控此中北上水道,那么合肥往寿春一线,将稳稳处于江东实控之下!

再从时间来看,太史将军自北上,兵向寿春,大概还需要五日时间,若是在此期间,吾等东路军,可破关而至寿春东部,自可从两个方向,亲取此淮南要地,汇合之后,进而于汝南形成有效压制。

借以淮南雷绪、陈兰之步卒,若是能突破颍口,据此可直向许都,并成君候于江东所为之事……”

张纮、周瑜无不是远谋之人,亦是将江东未来发展,看得透彻。

而江东之将来,最稀缺的是大义,这世道里,只有汉天子才是真正大义所在。

所以才会于今岁年初,衣带诏事发生,刘备徐州大败,逃往袁氏,官渡之战打响后,力荐孙策行稳妥计,走东路,从广陵北上,后依淮水,借淮水攻入许都,迎汉天子刘协。

因淮南局势不明,又处于汝南的曹营大军协防,诸因之下,故合肥一路,当时并非首选。

现在两路局面皆做打开,乃成江东之势,该是曹营慌乱之时了!

张纮所言,也是江东大营内,诸多幕僚将领所欲,孙策于思虑后,并没有很多人那样过于乐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现在大势已成,两路之部,齐头并进。而曹操刚赢得白马之胜不久,已有喘息之机。曹营多谋士,还有曹仁、夏侯渊这等可随时支援而来的猛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打响,不知曹操具体又会如何应对?

赶在曹操将主要视线,投放于豫州之际,正如张纮所言,迅速拿下手中,将淮南纳入江东,并建立淮水防线,才是重中之重!

而待曹操和袁绍决战正式打响之际,若能稳住后方,将是江东能否偷袭许都,迎汉天子刘协之关键机遇!

进而,一改汉末格局!

“张公所言正是,时下之局,虽有利于我江东,但不可放松。接下来泽山坞一战,仲翔,汝将具体情况介绍一二!”

孙策一言下,虞翻早有准备,从案几处起身,来到前侧树立的地图,面向孙策和众人道:“泽山坞之守将,名曰文稷,乃沛国人,同司空曹公属同乡,其人于曹营之内,虽不如夏侯元让等人名声早起,但据闻是一位悍勇之将……”

说起文稷,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而其人实际正是曹魏大将文钦之父。

《三国志·毌丘俭传》注引《魏书》云:父稷,建安中为骑将,有勇力。钦少以名将子,材武见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