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对变革的态度549(1 / 2)

“所以,你就把李邈扔给关兴了?”

蒋琬瞅着马谡,嘴角抽搐了两下,对马谡的残忍多就几分理解。

关兴自打从南中回来之后,整个人就变了一个样子。除了喜欢研究楼船水军之外,就是天天搞一个个酷刑。

而且因为关兴的病症限制,他能研究水军作战的机会是有限的。于是这個前侍中就一门心思扑在了研究酷刑拷问上。

就那酷刑,蒋琬光听着就心惊肉跳的。李邈落入了他的手上,大概率死前都不得安生了。

“这不肯定的吗?这要是不表明态度我和丞相只是政见不一了,朝堂回头自己就得斗起来。”马谡耸了耸肩,对此丝毫不在意。

光冲着李邈这个名字,送给他个凌迟都不过分。要不是最后诸葛亮亲自出面,要求最多也就按照汉法流放,马谡早就将其一刀砍了。

在诸葛亮一番解释之后,刘禅也是似懂非懂。一脸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感觉很高级的样子。

而且流放的地方还是江州,李严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再三叮嘱了马谡一番,诸葛亮才把话题引到眼下最关键的方面。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即便李严都那么混蛋,他依然咬着牙保住了他的性命,最终只给了他一个流放。

“无妨,明日我就入宫,与丞相在陛下面前当面对质,让陛下亲自来做出判断。”马谡对此倒不以为意,本来他也不认为蒋琬会在诸葛亮不点头的时候同意。

“所以马爱卿的想法究竟是何意?朕属实有些看不明白。”面对诸葛亮和马谡,刘禅也没有任何架子,直接实话实说道。

“总之,虽然这一次你及时处理了一个反对丞相的人,但你的计划尚书台依然没办法配合。”蒋琬沉默了一下,最后站了起来对马谡道,

“没有陛下的诏书和丞相府的政令,这么大的事情尚书台不敢做主。”

“所以丞相对此的态度如何?”

没办法,诸葛亮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汉法的影响力推广了下去。要是这一次因为一个诋毁他的小人而公然破坏汉法,往后工作可就不好做了。

李邈被廷尉收押之后,消息也迅速传遍了朝野。在大致搞清楚李邈的下场之后,所有蠢蠢欲动的官员都熄了搞事的心思。

刘禅这一句话让诸葛亮沉默了一下,最后他拱拱手,对刘禅道,

说到底,诸葛亮虽然是个儒生,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法家。他更倾向于一起遵法,使大汉上下维持秩序。

“幼常!你来了。”诸葛亮看到了马谡,眉头微微挑了挑,

“李邈怎么样了?作为骠骑将军可不能不遵汉法随意杀人,他的罪名顶多是贬官……”

诸葛亮表明态度了,对此不赞成,但你刘禅若是认为可行,那他也绝不会拦着。

所以在诸葛亮看来,马谡的制度确实不错,但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天下一统,容错率高了之后再说。到时候他再慢慢理顺朝堂,一步步的完成改革。

“朕才学疏浅,还请相父指教一番。”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