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生活的改变128(1 / 2)

冰冰来到南滨政府小学读书后,池萍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主要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就可以了,虽然与徐铭同居着,但徐铭是成年人,不用池萍怎么操心,但现在不同了,女儿才十岁,方方面面都需要池萍考虑到,无疑池萍生活的担子又加重了。

冰冰就读的小学距离池萍的住处仅仅2华里左右,但是每天都需要接送。晴天没问题,池萍骑电动车就可以送她去,但下雨天就不行了,而南滨市地处热带,下雨的频率非常高,所以接送孩子上下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池萍的收入在南滨是养不起汽车的,南滨的汽车挂牌照收费很贵,差不多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的价钱了。池萍不敢奢望在南滨买汽车,这方面拿X国与中国相比,中国养车的费用更低。

X国的小学实行的是半天上学制,学生通常是上午去上学,下午就不用去了。下午孩子们或者在家写作业,或者去补习学校。学生父母如果都有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就把孩子送到补习学校去。这也是X国补习辅导学校特别多的原因。

池萍在常春藤学校当补习老师,冰冰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下午冰冰通常就在常春藤学校里学习、写作业,常春藤学校不收取冰冰的任何费用。

冰冰所在的班级里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菲律宾人、澳洲人等,他们的肤色与相貌特征差异很大,冰冰觉得很新鲜,她很喜欢这种多种族生源的班级,她很愿意与同学们交朋友。入学不久,冰冰就交了两位好朋友,一位是马来裔小姑娘Daisy,另一位是澳洲裔小姑娘MaryMcAleese。Daisy很会讲故事,特别是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她讲的是绘声绘色,例如《大肚汉》《国王和三个小偷》等,冰冰很喜欢听她讲故事。Daisy也喜欢听冰冰讲中国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郑人买履》《阿凡提的故事》等,她们俩互通有无,共同提高。MaryMcAleese的英语很正宗,嗓音也很甜,冰冰喜欢跟她学英语,而MaryMcAleese喜欢学习汉语,她选修了华文,她们俩在一起也是互相促进。

学校里组织有很多兴趣小组或社团,冰冰参加了两个:一个是童话故事表演社,一个是乐器演奏社。参加童话故事表演社可以提高在公众场合的自信力,可以提高文学鉴赏力,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水平等等。冰冰第一次表演的剧目是《灰姑娘》,老师让她扮演的是崔西里亚,她不喜欢崔西里亚所以开始不太愿意演,池萍对她进行了开导,说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不可能都演正面人物,能演崔西里亚也很不错了,如果你演得好,以后有可能让你演更重要的角色,先演好配角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以后才有可能演主角!冰冰最终去演了,她演出了崔西里亚的养尊处优、高傲刻薄,以及强烈的嫉妒之心。很多观看了表演的师生和家长们对她的表演给予了肯定。她初步建立了自信!

在乐器演奏社,冰冰选择了萨克斯,目前是刚刚入门,她还不能独立演奏一个完整的曲子。池萍小时候没有学过乐器,上大学后她发现有点儿文艺才能的人很混得开,但现学已经来不及了。她很羡慕有文艺才能的人,她不想让女儿和自己一样像个土包子。现在孩子有机会选学乐器,她就鼓励女儿报了一样喜欢的。

冰冰入学后经历了两次考试,冰冰的文化课成绩还不错,位于上中游,不足之处是手工、制作模具等方面差一些。池萍知道后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总之,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池萍操心,一样也不能落下。单亲妈妈领着孩子在异国打拼,真的很不易!但孩子的成长也让池萍感到欣慰。

一言以蔽之,冰冰的到来让池萍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有一天早晨,池萍骑着电动车送冰冰上学途中,一辆银色奔驰小轿车的前窗车玻璃突然降下,里面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池萍,你送孩子吗?”

池萍定睛一看是李意开着车给她打招呼。

池萍问李意来这里干什么,李意说办事路过这里,恰巧碰上了她们母女。

李意说骑电动车送孩子不安全,池萍说穷人就这条件,讲究不得。

李意说:“我的厂里有一辆破面包车正准备处理掉,如果你需要就给你接送孩子用吧,卖也不值钱。”

池萍说:“哪好意思用你的车呀!”

李意说:“这叫废物利用,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对大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呀?”

池萍见李意诚心诚意,最后就接受了他的好意,决定把旧车开回来,以后接送孩子就方便多了。

池萍很感激地对李意说:“你帮了我的大忙我得表示一下,今晚请你吃大餐!”

李意说:“恭敬不如从命,听你安排。”

当晚,他们俩在一家中餐馆吃了一顿,池萍点了清蒸螃蟹和松鼠鳜鱼,外加两个小青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