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探亲会友104(1 / 2)

第二天上午,他们一家三口去了公婆家,池萍给公婆也带去了礼物,东西和池萍送给自己爸妈的一模一样。池萍和公婆聊得很好,她给他们讲述了不少X国的风土人情。池萍还塞给婆婆5000元人民币,说是老人家照看冰冰辛苦,表示点儿心意。婆婆假意客气了一下,就收下了。

中午,池萍和李钟云、女儿都在婆婆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饭后,池萍坐着李钟云购置的皮卡车去了自己家的钓鱼竿加工厂,池萍很想看看厂子的情况。

池萍在厂子里看到环境整洁、厂房宽敞,连连称赞,李钟云说这都是老爸的功劳。

来到车间里,池萍看到工人们正在干活,她微笑着一一跟工人们打招呼,有的男工人看见池萍很有姿色,眼睛发直。池萍认真地观摩了一会儿工人干活的过程,有的在组装,有的在喷漆,有的在烤漆,有的在拉丝,几道工序配合默契,工人们干活的过程就像是演奏一场宏大的交响乐,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池萍看完心里感觉特别舒爽。美中不足的是车间里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钓鱼竿等东西摆放得有些杂乱。

走出车间后,池萍说车间内外的卫生相差很多,李钟云说:“一群男人在车间里干活,卫生好不到哪儿去。你如果回来指挥指挥,肯定会好很多”。

池萍默然不语。她心想自己把X国的下一个合约都签了,不可能马上回来。

总而言之,池萍觉得李钟云的钓鱼竿加工厂办得还不错,她思忖:李钟云也许是因祸得福。她联想到了90年代的工人下岗潮,那时中国国企改制,很多人被迫下了岗,对工人来说下岗当然是坏事儿,但后来很多下岗的人自己做了老板,发了大财,又变成了好事儿。为此,部分下岗人员还感谢当初下了岗,否则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功。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为此,当人生有了坎坷时千万不要气馁,不要破罐子破摔,等待你的也许是另一番广阔的天地!

大年初一一大早,池萍就给许多亲朋好友打了拜年电话。

很多亲友接到电话后才知道池萍从X国回来了,于是池萍有了很多的邀约。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纷纷表示希望能见上池萍一面,原因是他们对国外有新奇的向往。

邀约的饭局从初五晚上开始,一直排到了正月十四,池萍这是人气爆棚啊!但池萍心想这样不行,哪能天天外出聚会啊,父母、老公、女儿还得照顾呢,于是她提议对聚会进行优化组合,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这样就减少了四五次,只剩初六、初七、初九、初十四次聚会了。

从初二到初五,池萍每天走亲串门。伯父、叔叔、大舅、二舅、二姨、大姑、二姑等近亲属都走了一遍,每家都送了礼物。长辈们都夸池萍发达了,都能赚外国人的钱了,不简单。一些堂、表的哥、弟、姐、妹对她在X国的情况询问了无数遍,池萍的回答像是在背台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她自己都感到厌倦了!

过年走亲串门,没有实质的大事儿,更多的是一种感情联络,反复地验证着“XX是狗,吃了就走!”的俗话,外甥也好,侄子侄女也好,没有本质区别。

初六晚上,池萍和曾经的同事殷晓小聚了一下。

池萍曾建议殷晓和其他几位老同事一起聚会,因为其他几位老同事也想和池萍见见面,但殷晓说纯属私事儿最好单独见面,池萍表示理解,答应了她的请求。

殷晓老师今年26岁,还没有结婚,处着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在中国联通滨海分公司工作。

晚十八点左右,她俩在一家自助烤肉店门口见面了。殷晓快步走上前喊了一声“池姐”就拥抱住了池萍,殷晓夸张地用鼻子使劲地嗅了嗅池萍身上的气味,说:“X国的气味挺好闻!”

池萍笑着说:“我都回来这么多天了,哪里还有X国的气味?早被中国气味代替了。”

殷晓煞有介事地说:“有!我能闻见,是榴莲和芒果混合的味道。”

池萍调侃她说:“你是狗鼻子呀?”

她俩说笑着走进了自助烤肉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