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徐铭回国69(1 / 2)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徐铭来英国两年多了。

两年间,徐铭通过华人的各种联谊会、老乡会等社会组织结交了很多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他觉察到这些同胞议论回国的事情越来越多,留学生们对英国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对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赞誉有加。他们经常说回国一次就会发现许多地方变了样,高楼大厦、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几乎天天在修。一些英国华侨也对祖国的发展感到惊讶,他们经常在Facebook、YouTube、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朋友圈里晒中、英两国的机场或其他设施的照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中国的设施设备往往更亮眼,更现代化。经常往返于中、英两国的商务人员会赞扬中国的高铁更平稳更快速,中国的通讯更快捷,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手段更方便。也有人在朋友圈里讨论中、英两国工作的经济收入,英国越来越没有优势了。以徐铭为例,每月薪水1600英镑,折合人民币一万五千元左右,而中国大城市里的教师也都是这个工资水平了!不远万里来到大英帝国却挣着和国内差不多的工资,受着外国人的歧视,那么这种背井离乡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很多人喜欢的异国情调,其新鲜感毕竟是短暂的,时间久了就没有刚来时的那种激情与冲动了!

不可否认,英国很多地方的自然环境还是很好的,许多中国人喜欢这一点,他们在聊天时常调侃说:“在英国生活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在中国生活是好脏好乱好快活!”

年轻人更热衷创业,中国在这方面更有吸引力!因为中国政府提出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倡议,给了创业的人很多政策优惠。很多留学生都很动心,想毕业后回国创业。

中国吸引海外高级人才的“千人计划”也吸引了一些在英国工作的高级专家学者,他们愿意回国效力,这些事对很多在英国生活居住的中国人影响很大,毕竟大部分华人心中都有一个祖国复兴梦。

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徐铭的心理也起了微妙的变化。2020年春节期间,徐铭回了一趟中国。他尝试性地参加了一次海归人才招聘会,一所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许诺给他30万人民币的年薪,这薪资比他在英国的收入都高,徐铭心动了!

他觉得在国内吃饭是一种享受,一粥一饭都那么舒服!在英国吃西餐真是吃够了!另外,亲人都在国内,距离近一些总是更方便,父母的年龄渐渐老了,以后总是要照顾他们的,总是天各一方,也不是长久之计。古人云:“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徐铭下定决心回国了。

返回英国后不久,他就向英国校方提出了辞职。一切办理完毕后,他毅然决定回国了!

他在英国呆了两年多,业余时间在剑桥大学进修了一个历史学的硕士学位。即将离开英国时,他又去了一次剑桥大学,看到那些散发着历史温度的校园景物,他诵读了数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