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司嘉远嫁25(1 / 2)

2013年6月,池萍的同事司嘉在一次游玩中认识了一个在南滨工作的Y国男子,这名男子也是华裔,名叫赵恒熙,从事IT行业,长得稍黑但五官还算周正,身材偏瘦,眼睛大而有神。

司嘉和赵恒熙恋爱半年多后就结婚了,婚礼是在Y国的启明星岛上举办的,那里是华人的聚居地。司嘉的父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她的婚礼,由于都是华人家庭,语言上没有障碍,婚礼举办得热热闹闹。池萍作为闺蜜和好同事的身份去参加了她的婚礼。

结婚的那天早上,新郞赵恒熙由亲朋陪同去酒店接新娘。在酒店里,赵恒熙向司嘉的父母行了敬茶礼。之后,开车将新娘接到自己家。然后拜祖先,拜完祖先后,新娘开始一轮一轮的敬茶,她是要把所有亲戚长辈都要敬到的,赵恒熙的爸妈、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姐姐姐夫等按辈分大小排好候着,新娘依次给他们敬茶,敬茶完毕新娘会收到他们的祝福红包。

婚宴是在晚上6点半开始的,每次上菜只上一道,吃完后再上下一道菜,共上了8道菜,之后有主餐、甜点和糖水。池萍吃到了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如阿三鱼头、冬炎花枝、沙爹串烧、娘惹糕等。婚礼庆典仪式的场面热热闹闹,喝喜酒的宾客都会送上红包,以示祝贺。晚上8点多宾客才陆续散去。

司嘉的父母对女儿远嫁心有不舍,女儿嫁到了异国他乡,肯定有些不放心,但女儿的选择家长又无法强行干涉,他们也希望女儿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他们的牵挂只能埋在心底。

笔者在网上看到过有人写过这样的话:远嫁的姑娘,注定是父母走丢的孩子,那件被父母期盼一生的小棉袄,从此成为心尖上最深的牵挂与哀伤。……远嫁不是远游,每一个选择远嫁的姑娘,同时选择的还有从此远离父母的庇护,学会独立成长。未来的日子是苦还是甜,都得学着独自承受,慢慢品尝,把微笑留在人前,把眼泪留在心底。……曾经年少,为爱奋不顾身,以为距离不过是一张机票的问题;可历经生活之后才明白,距离如深壑,父母那一头遥望,我们在这一头努力跨越,最后败给的是“时间”。

司嘉结婚后不久就辞去了常春藤学校的工作,和老公一起去Y国做生意去了。池萍心里对司嘉有些恋恋不舍,但人各有志,朋友只能彼此祝福!

司嘉结婚后一连生了2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比女孩大一岁。

司嘉的父母只是在司嘉儿子满月的时候去过一次Y国,之后很长时间再没去过。毕竟距离太远了,有许许多多的不方便!虽然说坐飞机很快,但途中需要中转数次,老人不适应往来奔波。他们的交流主要依靠微信聊天,三天两头视频聊天。亲情就靠手机上的影像及声音维系着。彼此都挂念,只是见面难!这就是无数远嫁女儿和父母之间的真实境况。

司嘉一天到晚围着2个孩子转,家里的生意她也帮不上忙,她成了一个地道的家庭主妇。她的丈夫赵恒熙每天忙于店里生意,早出晚归。他家开的是电脑店,销售、安装、维修一条龙服务,店里雇佣了3个人,赵恒熙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收入还算可以,养活一家子人还略有盈余。

有一次,司嘉带着儿子回访了一次常春藤学校,池萍和一些老师热情接待了她们母子,他们相谈甚欢,其乐融融!

中午,池萍还请司嘉母子吃了一顿饭,他们聊了很多家常以及一些私密事儿,池萍对远嫁的司嘉的家庭生活更为了解了。

司嘉离开时,池萍送出了很远,她与司嘉依依惜别,心灵相通。

司嘉选择了一条远嫁南洋的路,她在异国结婚生子,落地生根。她现在儿女双全,生活无忧,也算幸福,美中不足是远离了父母及家人,回娘家一趟很不易。

司嘉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有点儿诗歌功底,她写过一首古体打油诗描述自己的境遇:

司嘉

青葱赴南洋,

心动嫁情郎。

奔波劳碌苦,

常念爹和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