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63(1 / 1)

杨林顿时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不过也表示能理解,倘若这小青年,没经历过多少风雨事,光凭自己随便说两句,就能理解功德背后所蕴含的东西,那才叫不可思议!

不过功德这东西解释起来确实挺费劲的,毕竟杨林自己也不太懂,更别说解释,只能试试用旁通的方式阐述,或许还能令他感受到其中的一点意境吧。

思考一会后,杨林便对李少羽说:“在谈论功德之前,我们先来谈论事物来由的最初最根本的原因吧!在我师门这里称其为元因,或许感受到冥冥中的元因存在,会令你对功德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先从普遍能理解的东西说起,然后逐层递进。”

杨林望了望周围,探查有什么能就地取材的,随后指向不远处的青菜园说道:“看到那边菜园了吗?假如要种白菜时,应该要怎么种起呢?”

杨林没想过让这俩小子回答,免得一会又不知扯出些什么问题来,故没间隔多久,又继续说起来,“这个我们都知道,除去田地原本的因素外,需要从播种子开始起,然后一步步照料,直到最后的收获。总不能把已经成熟的白菜再种下地,然后还指望着因此长出满园白菜,这万万不可能行的通吧?”

说完杨林又指向一旁依稀挂着几个果子的果树,说:“假如种水果呢?我们也知道得先栽培树苗,然后加以照料,假以时日,只有花开结果时,自然也就有水果收获了。总不可能直接把水果埋在地里,然后它就会长出一堆水果来,这怎么说也不实际吧!”

“当然!我不敢说这样种白菜水果就一定不能存活,不过我可以确定,即便存活生长了,结果也绝对不是人们最初想要的那种!”

“若单纯的这样论种白菜与水果,我相信你们还是能理解的到吧!”说完杨林又过向看看他俩。

见他俩点了点头。杨林又继续说道:“既然白菜水果能理解,那我们再深入讨论人事的元因吧!由古至今,从历史的进程,人文哲学的演变等综合方面得知些许结论。”

“在古圣人对世界认知中得知,在他们看来,道是一切事物的由来,是一切秩序的开端,因此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

“最初的先人们,行为准则是对所认知的道进行效法,然而无论怎么去效法也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道,故退其次称呼其为德!”

“久之!后来之人因德而习惯,变得只知德,却忽视了上层的道,故出现德盛道衰的时代。此时人们又以德作为行为准则去效法,只可惜这样效法,并不能得到最初意义上的德,只会产生德之下的东西。”

“因而‘仁义礼智信’这些德的表象应世而出。同样随着时间的久远,人们又逐渐遗忘掉原本的德,又开始效仿更表像的仁义礼智信,只是这样做,同样不能得到最初意义上的仁义礼智信,只会产生这之下的东西。”

“这之下的东西通常为一些不成文的法令、规矩、伦理、教条等等一些颇为繁琐的缛节,而这些东西足以令人非常难理解,非常难适应,因此人们推崇的行为准则各家不同,从而有了纷乱的开端。”

“还是一样,再后来的人们又偏离了原本仁义礼智信的意义,把原本不成文的法令、教条变成明文规定,也就出现了后来的律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