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1 / 1)

二级以下的精神病人在医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毕竟这样有利于病人康复,而杨林平时给集体驱邪的大堂也在他们的活动范围内。

道仁师叔如今的智商虽只如几岁的孩童,可在本能上有些事是没办法忘记的,故时常会找根小木枝到祭台上舞姿弄法,杨林闲暇时也会去观看。

单纯从招数动作上来讲,非常有讲究,每一个动作行运流水,堪比文艺舞姿。蔡建国的师父舞弄术法时杨林也见过,单纯从观赏的角度上来说,比起他来还是差许多的,因此杨林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来纠正自己胡来的动作。

可惜的是,这套术法只传下其招数,内在运作的核心理念或心法什么的却没传承下来,导致空有其形,却无其内涵意义!

在没有核心理念的运作下,即便道仁师叔把招数练的再怎么绝妙,然而对于驱邪治病并没什么作用,还不如用来打架实在。故这么多年过去了,起效的寥寥无几,即便是有效记载的那几次也刚好是巧合而已。

杨林也跟着学之用之,不过杨林并不会像道仁师叔那般深入去研究每一招每一式。而是单纯学其模样,以装模作样为运作核心用之,主要用于较大礼节上需要的过场!估计蔡建国师门也是这样做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太过迷恋于外在的形式招数配合今人理解的那种所谓诚心就会起作用,是道仁师叔失常的原因之一吧。

毕竟过份的使用错误方式就想解决用正确方法都难以企及的问题,最终出现这结局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就是道仁师叔家庭的问题了,一般来说,精神问题大概率与家庭因素都能扯得上关系。

经打听,道仁师叔夫妻原本恩爱,可其妻前些年因病故去,虽有三子一女,可如今的年轻人碍于社会脸面关系,对他的职业非常排斥忌讳,因此除了层血缘关系在以外,平常基本没有什么往来。

大概丧妻后令他陷入那种灵魂无处安放,难于言语的无尽孤独感,若没有一定的文化学问基础作为调养,一旦长期陷入这种感觉,不是早死就是抑郁,几乎没有例外的可能。

一般人有这感觉后,通常会尝试各种方式去抵消,特别是从处于所谓快乐而下来的人更为严重。或以随性放纵,或以高负劳动,或以玩物丧志等。可即便是如此,稍有闲隙间又难免落入更大的空虚,最终还是逃不开悲剧的降临。

而道仁师叔因此,可能选择更加深入的去研究道法招式,以求可以逃避现实中不想面对的那种孤独感,奈何文化修养有限,方式也错误,终功亏于一篑!

当然这只是杨林的猜测,实际又是怎么样的,还需确切结论!或许杨林与蔡建国那边有办法尝试让他恢复正常,可这样做真的是对他好吗?

毕竟长期面对那种感觉,有不少人宁愿选择痛快死去而不愿苟活,如今他无忧无虑,在境界上比孩童还要孩童,反正他子女每月会固定向医院缴纳生活费,就此快乐过完一生也未尝不可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