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毛遂自荐32(1 / 2)

毛遂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其实小时候的毛遂,天资聪慧,只是后来长大后,由于平时不务正业,结交一些社会人士,变得有些好逸恶劳,嗜赌成性。当时家里贫穷,又经不起折腾,老母亲生气致病,最后病死。当时毛遂家里穷的叮当响,无钱埋葬老娘,于是,去了娘家舅去借钱,舅舅平时就对毛遂的所作所为看不惯,但是,一想到是自己的亲姐姐死了,也就不太和毛遂计较了。给了毛遂一些钱,先回去,买口棺材,明天舅舅带上风水先生一起去,找个风水宝地埋葬姐姐。

毛遂回家的路上,又遇平时的几个赌友正在赌博,经不住诱惑,加上赌瘾又犯,很快就赌上了,不一会,舅舅给的埋葬老娘的棺材钱就输没了,没办法,只好找张草席,包上老娘的尸首,随便找个地方,把老娘埋了;如此一来,毛遂觉得脸面丢尽,无法在父老相亲的面前抬头,便远遁他乡,一走了之。破席包老娘——丢人,就是从毛遂说起的。

第二天舅舅带着风水先生到来后,听说毛遂草草将母亲埋葬,心里气不过,总说也是自己的亲姐姐,打算把姐姐扒出来,让风水先生重新找块风水宝地,把姐姐重新下葬;但是,风水先生阻止了毛遂的舅舅,告诉他说,别动,你姐姐埋的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将来他的后人必有高官。

毛遂埋葬母亲后,羞愧难当,想想自己整日游手好闲,气死母亲,真是不孝,下决心改好,于是便四处寻访名人,拜师学艺,所以,在归入平原君赵胜门下之前,居住在HEB省鸡泽县毛官营村,在此娶妻生子,因此,毛遂为鸡泽人,有一定的道理。在今天的毛官营村,还是以毛姓人为主,根据毛氏家谱记载,毛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第22世祖。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毛遂是伟人毛泽东的祖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毛遂学到一身本事后,作为一个薛国人,薛国又是孟尝君的封地,而孟尝君田文也是门下食客数千人,平时也招贤纳士,为何毛遂不去投靠孟尝君呢?原来,孟尝君的门客各种人员都有,三教九流,犯罪的,鸡鸣狗盗人士比较多,毛遂看不起孟尝君的这些门客,所以,才去投靠了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公元前260年,战国七雄的秦国日益强大,兵力强盛,为了扩充地盘,派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赵括奉赵王之命统率40万大军迅速迎战,由于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和能力,没有几个回合,赵括便被秦军打败,40万大军全军覆没。随后,秦军攻城掠地,快速推进,公元前257年将赵国都城HD团团围住,赵国危在旦夕。

在这危急关头,赵王决定派他的兄弟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救赵,并与楚国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赵胜准备从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全能之人一同前往。平原君好客爱才,平常家里就养着门客上千人,可是挑选时挑来挑去只挑了19个人,差一个怎么也选不出来。就在平原君为难之际,毛遂说,遂愿跟君前往。平原君看了看毛遂,觉得他不很有名,就说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平原君接着说,先生在我门下三年,左右未有称颂,我也未有所闻。贤能的人,就像是锥子放入麻袋中,锥子尖会立刻露出来。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这就是成语“脱颖而出”的由来。毛遂的胆识和勇气得到平原君的赏识和认可,就这样毛遂跟随平原君出使来到楚国。

一路上,毛遂与众门客谈古论今,他的思想言论得到其他门客的认可与赞誉。毛遂随着平原君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赵胜与楚王便开始了商议结盟抗秦之事,楚国害怕秦国,怕结盟后秦国攻打自己,所以从早晨谈到中午,也没有谈出个所以然。毛遂让一块去的门客一起去和楚王商谈,门客们没有一个敢走上前去。这时毛遂手按宝剑,快步走到楚王面前说,纵之利害,二言可决耳。毛遂向楚王陈述了结盟的利害,软硬兼施,逼迫楚王同意派兵救赵,与赵国结盟抗秦。

怕楚王过后反悔,毛遂急忙叫人端上鸡、马、狗血,与楚王歃血为盟。楚国出兵,赵国得救。后来,平原君赵胜这样评价毛遂: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先生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平原君把毛遂封为上客,赵王封毛遂为谏议大夫。

毛遂一战成名,可以说,与当时的平原君赵胜一样,一时名声在外。就在毛遂自荐后一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是的,按照说法,毛遂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但是,却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毛遂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万般无奈,毛遂只好接下统帅的打印。在于燕国的交战过程中,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但是,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自荐出名后,在追随平原君的后期,发现平原君刚愎自用,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和好的建议,毛遂心生退意,便告老还乡,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毛官营村,后来,遇到燕国入侵赵国,毛遂带领永县和鸡泽县的两县的民众英勇抗击燕国入侵,最后战败,自刎。

毛遂是个依恋故乡的人,多年便有回老家薛国定居的念头,然而一直未能如愿,死后,后人按照毛遂的遗愿,魂归故里,葬在出生地薛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HD。平原君奉命去楚国求援,想与楚联合抗秦。平原君打算从食客中挑出20个有智有勇的人,随他前往楚国。挑出19个人后,还有一个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听说您要带20人前往楚国,现在尚缺一人,那就请我随相国一起去吧。”

平原君不熟悉毛遂,问他道:“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已有三年了。装进口袋,马上可以看到锥尖戳破袋子钻出来。

你来这里三年,我从未听别人有称赞你的话。

“今天,我就请您把我当作锥子放进口袋。如果早放进口袋,那么不仅是锥尖钻出口袋,恐怕整个锥子会像禾穗那样挺出来呢。”毛遂回答说。于是,平原君同意他随同前往。途中,同行的人在与他交谈过程中,逐渐发现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都很钦佩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