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祭祀(1 / 2)

有了金子,日子也好过多了。

临近年关,刚进腊月门,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为了来年的五谷丰登,每家每户不管有没有粮食都要蒸上几锅豆包、年糕、贮备着腊月正月吃。

王仲在炕前烧火,爸爸在锅上洒着大黄米面“这个技术活只能他能做,不然洒不均允,或没洒到的地都漏气,年糕就蒸不熟了,再回锅蒸都不行。”

王仲母亲在边上和锦霞说着,娘俩忙着要包豆包,婆婆給发的小黄米面边揉边排气,儿媳妇锦霞在搋红云豆。

腊月二十三小年早上起来,锦霞见婆婆正在灶台后贴着画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画两边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送走“灶神”以后,又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小年这天把祖宗的画像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并升起三炷香。王仲娘说“传说今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还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一会祭完灶,再做糖官去。”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吃灶糖。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剪窗花。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用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老百姓的民谚说:“二十三,祭完灶官。二十四,就开始扫房子。一家人早早起来,天还不亮就开始大扫除了,锦霞来到了一间多年闲致的屋子,走进来一看里面全是藏书,这些书上全是灰尘,都接了蜘蛛网,正要上前打扫,老爷爷拄着拐扙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门口:“这些书用木简做成一卷一卷卷着,不知道是哪辈子留下来的,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不让我动,没看这屋天天用绳拴着门,平常谁都不进来吗?”。

“老太爷,我能进来,从今天开始这些书就是我的了,这是天书是老天爷留给我们家的,祖祖辈辈没人敢看,我来看。”

老太爷“小小年纪,说的和真的似的”。

从此小王诩对这些书就爰不释手了,每天早上早早起床跑到这屋看书,晚上很晚点着煤油灯看。最后他干脆自己动手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小木床让父亲给搬过来,在这里日夜读书了,由于不识字,他就央求父母过了年开了春,一定送他去私塾识字,带着问题学的更快。

腊月二十五了,奶奶把头天晚上泡的黄豆拿到石磨上开始磨着,妈妈刷锅烧水,水开了,奶奶也磨完了,然后爷爷端着倒进开水锅里搅拌着,开锅后,又点卤水,慢慢搅着,成絮后,絮是絮淡黄汤是淡黄汤清清亮亮的,与絮隔隔不入分离开,这时奶奶找来大笼布,找个各个板子,把布铺在板上,和锦霞一起捧着,爷爷先把上面浮着的一层皮用筷子挑起来,晾干就是腐竹,泡好能凉拌,接下来就用瓢往笼布里倒,然后一收,四角包好,用石头压在上面。

奶奶说“压一包时间短点的嫩的给爸妈吃,他二老牙口不好”。“再压一包时间长点的,我们牙口好的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