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抵达京师92(1 / 2)

在战船的另一侧,舱室之内,沈惟敬独坐于案前,他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中显得愈发坚定。笔端如龙蛇游走,在宣纸上留下一行行字迹,他正在给兵部尚书石星撰写密信,每一个字都如同经过千锤百炼,凝聚着他对局势的深思熟虑。

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如同刀削斧砍,每一笔都像是刻入石板的印记。他详尽地描述了倭军在釜山的战略布防,将那些坚固的堡垒、密布的防线,以及士气低迷不振的军队一一展现在石星尚书的眼前。这些文字仿佛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

沈惟敬的笔尖轻轻转动,他又提及了自己与小西行长之间秘密达成的协议。那些曲折的谈判过程、微妙的心理较量,都被他一一记录在案。每一个细节都如同被放大镜放大,清晰而深刻地呈现在石星的眼前。

同时,他也轻描淡写地提及了丰臣秀吉那七项略显滑稽的条件,仿佛是在讲述一个荒诞不经的笑话。这些条件在沈惟敬的显得如此荒谬,以至于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甚至可以想象到,当石星尚书收到这封信时,那嘴角勾起的笑容,必定带着几分无奈与讽刺。

台面上的和议,终究是一场给他人观看的戏剧,为了维护双方的颜面,自然不可能在明面上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

然而,在私下里,沈惟敬与小西行长的接触与谈判,却都是真实而深入的。他将这些情况都如实上报,没有一丝隐瞒。

同时,他也提到了内藤如安正在随团前往京师参加和议的情况,这无疑是此次和谈中的又一重要变数。

而在釜山的倭军大营中,最为郁闷的人莫过于小老头小西行长了。他坐在昏暗的帐篷内,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懊悔。他深知大明绝不可能轻易答应丰臣秀吉那些荒谬的要求。那些要求如同天方夜谭一般,让人难以置信。

在此之前,他和宇喜多秀家发给丰臣秀吉的汇报书信中,总是将朝鲜战场上的形势描绘得一片大好。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倭军已经快要被明人赶下海了。这是他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小西行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可要怪,也只能怪自己。”

他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犯了太多的错误,如今只能吞下这苦果。

倭军已经快要被明人赶下海了,这是他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更让小西行长感到无奈的是,诸多大名担心自己手下的武士们折损过多,为了各自保存实力,明显已经在消极怠工了。

倭军实际上已经从和明军的接触线上逐渐后撤,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一家大名愿意再去和大明硬碰硬。他们的九路联军说起来声势浩大,可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眼下看着并不能从朝鲜抢到什么土地,自然没有人愿意再卖命了。

而深夜时分,远在京城的兵部尚书石星也在案前沉思着。他作为大明兵部第一人,自然也对此次和谈的艰难程度心知肚明。他深知大明需要时间来加强海防,以备不时之需。因此,他安排了沈惟敬和那个异军突起的锦衣卫吴浩然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以便为宁波的造船厂争取时间。

当石星接到沈惟敬的密信后,他果断上表密奏。在奏章中,他巧妙地表述了东瀛的实际统治者已经派出特使前来乞降的情况。他深知朝廷中的规矩和皇帝的喜好,知道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没有提及丰臣秀吉那些荒谬的条件,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和谈的进展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