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前夜88(1 / 2)

第二天,看到在谈判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的丰臣秀吉有些着急,他更换了负责谈判的景辙玄苏,换为东瀛南禅寺僧人,玄圃灵三。

玄圃灵三是东瀛战国时代的著名僧人,是丰臣秀吉身边的三大高僧之一,另外两名僧人分别是西笑承兑和惟可永哲。他熟读经书,会说汉语。

丰臣秀吉则在谈判前,以胜利者的姿态,起草了七项条件,让玄圃灵三在之后的谈判中提出。

而这七项条件在历史上被统称为《大明东瀛和平条件》。

出于夸诞奔逸的天性,丰臣秀吉开出的议和条件非常离谱。他亲自起草的《大明东瀛和平条件》一共有七条:

第一条“和平誓约无相违者,天地从(纵)虽尽,不可有改变也,然则迎大明皇帝之贤女,可备东瀛之后妃事。”(迎娶明朝公主,作为东瀛天皇后妃)

第二条“两国年来依间隙,勘合近年断绝矣,此时改之,官船、商舶可有往来事。”(恢复朝贡贸易,并且放开民间贸易)

第三条“大明、东瀛通好,不可有变更旨,两国朝权之大官,互可题誓词事。”(明朝和东瀛两国官员盟誓,永远和好)

第四条“对大明割分八道,以四道并国城,可还朝鲜国王。”(将朝鲜一分为二,京城及北方四道归还朝鲜,南方四道割让于东瀛)

第五条“四道者既返投之,然则朝鲜王子并大臣一两员为质,可有渡海事。”(朝鲜要送王子和大臣到东瀛作为人质)

第六条“去年朝鲜王子二人,前驱者生擒之,其人非凡间不混和平,为四人度与沉(沈)游击,可皈旧国事。”(同意交还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第七条“朝鲜国王之权臣,累世不可有违却之旨,誓词可书之。”(朝鲜重臣要宣誓永远不背叛东瀛)

可即使在玄圃灵三看来,这些条件也极为离谱。

起初丰臣秀吉从小西行长等人那听说了明军实力就基本放弃了吞并朝鲜的野心,但现在手下的大名们又告诉他,明使来到釜山进行和议,这却又让秀吉开始飘飘然起来,认为是明军主动求和退让。

这便是手下人乱写汇报材料的问题了,手下以小西行长为首的大名们又不想暴露自身无能被打的节节败退,又想展现自己还是终究取得了些成果,动了些文字手段,写成明军粮草匮乏、军士疲惫,故向东瀛和议。

而丰臣秀吉看到这样的战报,赌徒心思又占了上风,全然忘却了东瀛士兵在朝鲜半岛内外交困的处境,俨然以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痴人说梦一般的对大明予取予求。

可是作为负责此事的联络人,他不得不极为艰难的在沙地上写下了这七条,通过沙地法阵传输给远在釜山的小西行长,想要他想想办法,尽快按照这七条达成和议。

小西行长拿到了使者的回信,思量再三之后,只得是写下书信,派人向明朝的使团送去。

而这封书信,很快就到了吴形的手中。

吴形将看到这封信件之后,顿感觉极为离谱,他将这些内容又誊抄成更为明确的大明官话到了纸上,神情复杂的走向了沈惟敬等人所在的房间。

而沈惟敬看到这纸条上写的文字,差点就笑出了声来。

显而易见,上面罗列出的这些条款,除了第六条是倭方履行的义务外

其余均为明朝和朝鲜的履行条款,且每一条都非常苛刻。

吴形笑了一声:“小西老头不敢自己来谈这个条件,是怕被一怒之下当场斩杀吗?”

而在看到这封《关白亲笔》之后,谢用梓、徐一贯两位大人也知道没办法在继续对“和亲”二字打哈哈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