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监国362(2 / 2)

棉花种植的试点可以用在关中,但大市场耕种,卫宁是想放在江南的。

如此来平衡南北经济之间的差距。

在汉武帝北巡第三天的早朝,礼部尚书主父偃上书卫宁,言曰明年科考之事。

明年作为大汉科举考试的元年,朝廷对此十分重视,从明年开春二月份开始,全国各郡就要开始组织两场小考,分别是郡、县。

小考相对简单,通过后才有资格参与国考,考试结束后则需要来长安参加最后一道科举考试。

不过主父偃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考看似如此重视,实则却没有什么用,和小考没任何区别,考中者也没有任何既得利益,如此显得国考的级别不够。

卫宁这才发现问题,当初提出科举制度后,很多其他的都要后知后觉实践中完善。

主父偃提出问题后,卫宁才道:“凡国考高中者,可免除其农业税收,商业税收不在其列。”

主父偃双目一亮,卫宁提出的这则建议极好,没有让朝廷付出任何代价,仅仅只是免去其税收,但对百姓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大恩惠,如此一来,民间读书人才能报以最大的动力考中国考!

主父偃又提议小考考中者,朝廷每年可以象征性的让地方县衙发放一定规模的禄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保证其家庭一年吃喝不愁。

这点支出对朝廷来说也完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不过涉及到利益后,那就无论小考还是国考甚至长安大考,都需要十分重视,严防舞弊徇私之事。

在中国,但凡一项制度制定出来有利益可图,一定会有人闻着味儿开始钻政策的漏洞,卫宁让主父偃和刑部舞弊制定好徇私舞弊的惩罚后果,严防科举读书人们舞弊。

他要保证科举的绝对公平公正,而不是只是走一趟形式,最后科举又落得了权贵的敛财工具。

主父偃和刑部尚书王臧抱拳领旨,朝会结束,各自回衙署有条不紊的开始处理政事。

……

汉武帝北巡的队伍已经抵达了黄河下游,贾让第一时间觐见了汉武帝,陪着汉武帝的队伍巡查黄河的治理情况。

他将自己治理黄河的思想和成果一一告知汉武帝,汉武帝满意的点头,如此洪水猛兽被贾让驯的服服帖帖的,汉武帝如何不高兴?

两岸百姓匍匐跪地,远远地对大汉天子行跪拜大礼,三叩九拜,高呼天子万岁。

汉武帝心中乐开了花,沐浴在百姓的感恩戴德中。

他是打心底高兴,这些在未来都是他汉武帝治下实打实的政绩啊!史料不会忘记这一幕的!

汉武帝还带了史官司马谈,司马谈将今日之盛举全部记录在册,对汉武帝歌功颂德。

汉武帝的队伍短暂停留后,继续北上,一路在贾让的陪同下来到了黄河上游的赵地。

抵达赵地后,看着歌舞升平的河北诸郡,汉武帝不由感慨大汉盛世初现规模。

在赵地休息的时候,汉武帝听闻赵地百姓都在传闻赵地深山有一名神仙方士,早早就预测黄河会被人治理。

早在半年前他就预料到会有圣人莅临黄河等等。

汉武帝对此本是不怎么相信的,自从李少翁欺骗自己被卫宁揭穿后,汉武帝就不怎么信任方士了。

此前汉武帝一直渴望长生寻求仙家缘法,此时也全部抛之脑后,不过汉武帝还是决定见一见赵地口中那名神仙方士。

实在抱歉,昨天有事,一天没摸到电脑,真的抱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