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 外功37(1 / 2)

掌管食坊的这位邓坊主虽是女子之身,但据说年轻时曾去过中原武林闯荡,所以要论武学上的见识,恐怕还在那位白教头之上。

小余对所谓的中原并没有什么了解,更不知道中原武林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只是依稀知道中原是南疆东方的一个大国,许多年前甚至还曾统管着南疆地界。

只因血木之中的那个神秘存在似乎曾经提及,说小余本是姓方,乃是中原人士,所以才会对中原额外留了点心思。

而这位曾经混迹于中原武林的邓坊主,却说自己仅仅只会传授给小余一套武技,乃是一套来自中原武林的【八卦游身掌】。

不同于南疆的【开山掌】、【莲叶绵掌】这些掌法,这套【八卦游身掌】显然要深奥太多,甚至不单单只是一套掌法这么简单,学习起来也更为困难。

首先邓坊主在小余的两条小腿上,分别绑缚两根十来斤重的铅条,告诉他任何时候都不能摘下,只说是练习轻功的基础;

然后是让小余学习五行八卦的所有知识,通晓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到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的顺序,包括当中的每一种变化,全部都要熟记于心;

接着则是这套【八卦游身掌】双脚游走的步伐,邓坊主根据每一招的脚步方位,在空地上立起了一百二十八根尺许高的木桩,名为“梅花桩”。让腿缚铅条的小余在这些木桩上练熟所有步伐,非但不能踏错一步,而且不能踏翻一根木桩;

最后才是这套【八卦游身掌】的八八六十四招,待到小余在平地上练熟双掌间所有的招式变化后,邓坊主才让他结合已经学会的步伐,去梅花桩上反复练习。

如此一来,即便是天资聪慧的小余,每晚在邓坊主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前前后后也也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才将这套【八卦游身掌】彻底学会。

尽管如此,邓坊主也和之前教坊里的胖教头和白教头一样,同样惊骇于小余的学习速度。

因为按照邓坊主的说法,这套【八卦游身掌】虽然算不上中原武林的上乘绝学,但当中所涉及到的武学知识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甚至令人终身受用无穷。常人要想彻底学会这套掌法,非三五年的苦心专研不可,即便是邓坊主自己,算来也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方才有所小成。相比起来,小余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已学会,已是十倍于常人的速度了,怎不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鉴于白教头过往的教诲,小余并未沾沾自喜,深知只是学会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千遍万遍的反复练习,才能真正领悟到一门武技的精要,更何况还是如此一套包罗了掌法、步伐、身法、轻功和五行八卦知识的【八卦游身掌】。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余每晚都在梅花桩上反复练习这套【八卦游身掌】。邓坊主也依照她之前所言,不再另外传授他其它武技,只是在旁监督查看,指出小余当中的不足之处。

如此过了两个多月,邓坊主也提起衣裙,亲自踏上梅花桩,用这套【八卦游身掌】和小余拆招练习。两个人每夜在梅花桩上腾挪交手,从头到尾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让小余将这套【八卦游身掌】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之后邓坊主便不再要求小余继续苦练招式,而是以这套【八卦游身掌】为基础,开始训练小余的轻功身法。

比如在一个箩筐中塞满大石,让双腿绑缚铅条的小余踏着筐边行走,不可令箩筐倾翻。之后再逐步减少筐中盛装的大石,到最后只用一个空箩筐进行训练;

又比如找到一棵矮树,让绑缚着铅条的小余从地面跳跃上树,待到轻而易举之后,再一步一步换成更高的树进行跳跃训练。

除此之外,这位邓坊主还有不少从中原学来的练功之法。比如让小余在黑夜中目不转睛,追寻移动中的香线光点,以此训练眼功;比如蒙上双眼听风拆招,以此训练耳功;比如浑身浸泡在河水中演练各种武技,以此训练软攻;又比如持续击打树木岩石,以此训练硬功。

不知不觉中,小余白天在食坊里打杂,夜里专心练习这些基本功,转眼又是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再回过头来演练这套【八卦游身掌】,便如邓坊主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已然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如此算来,小余便已跟随邓坊主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到最后邓坊主也忍不住感慨道:“原以为你天赋再高,这套【八卦游神掌】也足够你专研上三五年,谁知到底还是低估了你。也罢,从今日起,我便另外再教你一些暗器上的功夫。”

所谓暗器,就是将各种微小的利器投掷出去,隔空伤敌,看似简单,但当中的学问其实却有不少。不同的暗器有不同的特性,要用不同的力道和手法投掷,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若是往深处研究,单是暗器一道,便足以耗尽习武之人的毕生之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