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美矛台32(1 / 2)

李芸莱也是一脸茫然说道。

“我从未听说过。”

想来也是,陶寅一直记得在盛唐时期唐代已经有了唐三彩在自己的那个时代已经先后出土了大量唐代瓷器制品,因这些瓷器精美颜色艳丽故又称之为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作为随葬品使用,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按步骤来说说也是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而陶寅此次所要烧制的则是青花瓷,虽说唐代的唐三彩也是比较不错但是青花瓷则更具魅力,更符合古代东方审美。唐代虽说已有了青花瓷的雏形,可还属于萌芽阶段可也是到了宋朝才算成熟直到了元明两朝才发展至鼎盛巅峰,在后世则成为了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而这个次元的的唐朝瓷器工艺相对还比较落后,陶寅此举也是为后面这个次元的唐朝大大的推动了瓷器工艺技术发展。

李芸莱有些不解的问道。

“对了,陶公子您这是要烧制瓷器做什么?”

陶寅也隐瞒直接说道。

“烧制瓷器自然是为了装酒啊。”

李芸莱这才恍然大悟说道。

“原来如此,早就听吕老说公子酿制出来的酒,如琼浆玉液一般。想来也是寻常的酒坛酒缸怎能盛放如此美酒。公子但是有心了。不知公子的美酒小女子可否有幸品尝一下其中滋味。”

听到李芸莱这话中带话也是苦笑着摆摆手说道。

返回